5月18日,第19屆中國.盱眙國際龍蝦節龍蝦開捕儀式在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熱鬧開幕,宣告小龍蝦熱季登場。3天後,雲南發布《雲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2019版)》,是大陸首個省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小龍蝦也在入侵「黑名單」之列。近年來,儘管小龍蝦被證實嚴重破壞水域生態,但養殖面積和產量有增無減。在吃的無上誘惑力下,生態保護似乎早已被丟在一邊,在吃和環境破壞間產生明顯矛盾。
「龍蝦之鄉」盱眙縣地處淮河下游、洪澤湖南岸,小龍蝦是當地經濟產業、商貿旅遊的一張閃亮名片,產業規模超過百億人民幣。近年來,當地全面推廣「蝦稻共生」新型種養模式,全縣80萬畝小龍蝦養殖面積中「蝦稻共生」面積達65萬畝,一片欣欣向榮。
入侵物種二級黑名單
盱眙縣只是現在大陸養殖小龍蝦的一個縮影,整個大陸的小龍蝦產業近年來紅紅火火。但就在本月21日,大陸千百萬人正在餐桌上享用美味的小龍蝦美味時,雲南省發布了大陸首個省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名錄》收錄了雲南境內發現的福壽螺、美洲大蠊和小龍蝦等外來入侵物種441種及4變種,其中50.1%的原產地來自美洲。
《名錄》將入侵物種分為5大類,包括Ⅰ級惡性入侵類、Ⅱ級嚴重入侵類、Ⅲ級局部入侵類、Ⅳ級一般入侵類、Ⅴ級有待觀察類。其中,Ⅰ級惡性入侵類包括微甘菊、鳳眼藍(台灣稱布袋蓮)、褐雲瑪瑙螺、小管福壽螺等。美洲大蠊(大蟑螂)、克氏原螯蝦(小龍蝦)、牛蛙等屬於Ⅱ級嚴重入侵類。
霸占水域威脅原生物種
所謂外來入侵物種,是指在當地的自然或者半自然生態系統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可能或者已對生態環境、生產或者生活造成明顯損害或不利影響的外來物種,理當全力防範。今年3月,廣州海關隸屬廣州白雲機場海關現場關員對一名非洲籍留學生攜帶的入境行李進行檢查時,發現背包內夾帶兩隻活體非洲大蝸牛。4月,杭州海關發現一件來自西班牙的郵件裝有200餘頭活體鼠婦。同月,成都海關查獲了8隻活體蠍子。
專家指出,小龍蝦在一個水域的出現,對同一水域的魚類、甲殼類、水生植物、水稻等造成了很大的威脅,還直接危害了人工養殖的水產,會打亂原本平衡的食物鏈,改變生態系統的原貌。且食性十分廣泛,建立種群的速度極快,易於擴散,侵占原本屬於當地淡水螯蝦的生存空間。2010年1月7日就已被列入大陸第二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在全面防堵外來種入侵的同時,小龍蝦不但沒聽說被哪個海關查獲,反而早已在大陸被寵上了天。(記者/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