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6・旺報-專家觀點

2019-06-06・旺報-專家觀點
滬垃圾不落地 借助台灣經驗

垃圾分類,已成為台灣人生活的一部分。不僅陸客來台,對於街邊幾乎沒有垃圾桶,街頭卻能維持乾淨整潔一事,為之嘖嘖稱奇;大陸各地官員也經常前來取經,考察「台灣經驗」。自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正式上路,包括逐步推行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等,均頗有台灣「垃圾不落地」的影子。

「垃圾不落地」政策,讓台灣上班族不惜請假只為回家倒垃圾,甚至經常上演滿街追著垃圾車跑的場景。但可知昔日的台灣,從南到北也曾因垃圾問題,各地陸續發生過抗爭事件,之後痛定思痛,開始推動垃圾分類與減量,才有如今的「垃圾不落地」、「隨袋徵收」政策,成為對岸大陸的學習對象。

垃圾分類看似日常生活小事,卻「驚動」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應開展廣泛的教育引導工作,讓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實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陸國家發改委、住建部、教育部等部門也積極回應,推出一系列相關方案,預計明年底46個重點城市將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長期以來,環保生態一直是兩岸交流的熱門議題。去年底上海副市長周波來台參加雙城論壇,也把垃圾分類、收集、儲運、管理、處置等列為考察的重點之一。回顧2000年大陸公布首批實施垃圾分類試點的8個城市,上海即為其中之一;歷經這些年來的試點推廣、來台取經後,《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條例》7月將正式實施。

相較於「台灣經驗」,上海等大陸城市的垃圾分類仍處於起步、試行階段。但不論《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之一的「不分類、不收運;不分類、不處置」原則,或是起步較早的台灣預計至2020年,垃圾處理前的總減量目標能達到75%;實踐「垃圾全回收、零廢棄」,不僅是台灣,也是大陸所共同設定的終極目標。(旺報觀點:賴廷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