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嘗試在鎮區再設一些共性技術平台,通過平台裂變以拓寬物理空間和服務範圍。」4月10日,中山市北京理工大學研究院院長邵立偉介紹,2015年,該院與坦洲一家企業共同成立了一個新的研究院,為坦洲鎮及周邊企業提供共性技術服務,現已孵化出了2-3家企業。
在中山市搭建的「1+4」平台(以中山工業技術研究院為主體,與北京理工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個高校分別共建市校科技平台)中,四個「老牌」研究院又孵化出「N」個專業平台,嘗試走出一條產學研結合的新路。
中山市武漢大學技術轉移中心、中山市珞珈產學研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胡茂華的名片背面印著四個「重點共建平台與孵化企業」的名單,分別為中山武漢大學化工新材料研究院、中山市環境修復新型功能材料創新團隊、中山市燈飾設計與應用協同創新中心、中山市武漢大學先進網路與智慧資訊服務研究院,四個平台分別對應四個孵化企業。
胡茂華以中山市武漢大學先進網路與智慧資訊服務研究院為例,該研究院2017年底才成立,短短三、四個月時間便取得不俗的成績,「接觸的專案已有10多個,正在實施的有兩個專案。一個是為小欖一家衛浴生產企業提供公共衛生間全方位的智慧檢測系統,已成功簽了上百萬元人民幣的訂單;另一個是為中山的一家電器企業提供智慧油煙設備解決方案,工程樣機已經驗收。」
依託北京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和中山北京理工大學研究院的先進研發平台,中山長峰智慧自動化裝備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兩年來便結下了不少科技成果。
該公司成立於2016年6月,是一家集無人機、機器人整機及核心部件,高功率密度電機本體與控制、高精密伺服驅動系統的研發、銷售、服務於一體的高新科技企業。據該公司總經理黃毅介紹,該公司已在醫療培訓機器人、無人機、無人船等控制器等方面取得不少成果,為巡檢、巡邏、舶拍等提供服務。
除了北京理工大學、武漢大學之外,華南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也孵化出不少共性技術平台。華南理工大學與中山市合作搭建的5個創新平台,每個都由教授團隊入股成立了公司,進行市場化運作。
(取材自中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