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3・旺報-綜合報導

2019-07-13・旺報-綜合報導
三伏天熱到爆 消暑妙方報你知

三伏貼助排毒 冰鎮瓜果涼爽又清香

俗話說,「小暑不算熱,大暑在伏天」。今年7月12日正式入伏,三伏天長達40天。三伏天出現在小暑之後,是一年中氣溫最高,而且潮濕、悶熱的日子。古人指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六邪」中的暑邪,就是要提醒人們天氣太熱,宜伏不宜動。而古人沒有冷氣空調,如何避過炎炎高溫的三伏天?民俗專家說,古人自有其避暑應對法。

現代人有空調有電扇,還有各種花式冷飲。但古人呢?他們的三伏天會不會很難熬?大陸民俗專家高巍說,過去生活節奏慢,許多人時間上也比較自由,一般都可以做到避開高溫時間外出。不過農村正處在大忙時節,確實比較辛苦。

上海一名小女孩用冰鎮礦泉水降溫。 (新華社資料照片)
上海一名小女孩用冰鎮礦泉水降溫。 (新華社資料照片)

門廊掛簾子 隔絕熱氣

他說,城市裡納涼的方法就更多了。首先就是因地制宜建造房屋。以北京而言,一般四合院裡,房子大多都是「人字頂」,下面再吊頂棚,就變成了一個「隔離帶」,熱氣有個過渡,不會直接進到屋子裡。天熱時每到中午,先把廊子上的簾子放下來,再放下門上的簾子,雙層隔熱,屋裡自然清爽,還不影響通風。

多數人家都會在屋裡放上兩個大銅盆,裡頭擱上冰塊,冰塊上冰鎮著應季的瓜果梨桃,絲絲涼氣伴著水果的清香,十分愜意。

高巍說,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還有其他很多消暑的辦法,基本都能順應大自然的變化,納涼方式也很環保。當然,三伏天該出汗還是得出汗,那也是排出身體毒素的一種方法。

一到三伏天,能看到各種關於「三伏貼」的消息,這又是什麼?高巍解釋,這是一種「冬病夏治」的方法,夏天陽氣足,此時借機排出體內不好的東西,抵抗力強了,就能抵禦秋冬天氣變化給身體帶來的傷害。三伏貼拿幾味主要中藥配製而成,要在頭伏日期把它貼上,貼在不同穴位,起到補陽氣、通氣血的作用。

河北一間醫院醫生在給市民貼三伏貼。 (新華社資料照片)
河北一間醫院醫生在給市民貼三伏貼。
(新華社資料照片)

伏天喝熱水 逼出寒氣

據2008年至2018年大陸6大城市三伏天的平均高溫日數統計,中伏才是高溫集中發力的時候。中國天氣網統計全大陸31個省會級城市自1951年以來的夏季極端高溫資料顯示,極端高溫出現在三伏期間的城市有24個,占77%,其中,出現在初伏和中伏的城市各有11個,出現在末伏的城市有2個;而只有7個城市的夏季極端高溫出現在三伏以外的其他時間,占23%。

為什麼三伏期間是全年中最熱的時段呢?氣象專家解釋,因為夏季白天比黑夜長,陽光照射的時間也長,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熱量增加,溫度持續增高,在三伏天期間地表熱量的積累達到高峰。

南昌一名撐傘的紅衣女子在烈日下行走。(中新社資料照片)
南昌一名撐傘的紅衣女子在烈日下行走。(中新社資料照片)

關於伏天的養生法流傳一系列說法,比如從入伏開始至出伏,不要吃冷飲,會使寒氣入侵體內不能排出,冬天怕冷、腳涼都是三伏天不注意導致,要想使體內的寒氣排出,在伏天喝熱水、薑棗茶、常溫水,把體內多年深入骨髓的寒氣逼出來。北京老年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李方玲對此表示,對於三伏天的養生,大家還是存在很多誤解,中醫養生的一個原則就是順應自然,夏季該熱就熱。在機體陽氣最旺時,一味用寒涼之品加以抵抗,勢必會耗傷人體陽氣。夏季食用適量冷飲,既可解暑,又令人覺得舒服,未嘗不可,關鍵是不能太過貪涼。

(記者/林永富)

小靈通 三伏天

三伏天是出現在24節氣中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六邪」中的暑邪。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為初伏,初伏為10天;第4個庚日為中伏,中伏為10天或20天;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末伏為10天。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今年三伏天從7月12日至8月20日為40天。(林永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