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3・旺報-綜合報導

2019-07-13・旺報-綜合報導
辣闖中國400年 餐桌落地生根

中華美食必備品 貧村靠種植辣椒脫貧

入夏之後,天氣炎熱,但重慶人寧可跑到陰涼的防空洞繼續吃麻辣鍋,上班族點外賣,在家裡開泠氣享受麻辣燙以及各種加了辣椒的菜色。400年前由絲路引進中國的辣椒,已從觀賞植物、庶民窮食搖身變成餐桌必備食材之一,升級為風靡全球華人的飲食界要角,老乾媽辣醬甚至征服西方人的味蕾。

大陸學者曹雨最近推出《中國食辣史》,解答民眾對辣椒的各種疑惑,以及為什麼辣椒會在華人飲食占有優勢。

湖南寧鄉炭河古城舉辦「辣王」爭霸賽,選手蹲坐在放滿辣椒的水缸中挑戰吃辣椒。(中新社資料照片)
湖南寧鄉炭河古城舉辦「辣王」爭霸賽,選手蹲坐在放滿辣椒的水缸中挑戰吃辣椒。(中新社資料照片)

1721年陸才有食用記載

辣椒的學名為Capsicum annuum,傳統的說法是在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目前大陸有36.2%的人重視此一口味,素有「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不怕辣,陝西人怕不辣」說法。大陸外賣平台公布的《中國餐飲報告2019》顯示,火鍋占據著線上訂單第一名,「約火鍋」更已經成為大陸都市人重要的社交方式之一,辣味更是主流王道。

古代中國餐桌上的「辣」是由川椒(花椒)、胡椒、黃姜、茱萸和芥末等5種食材提供,直到清代才有辣椒的一席之地。

學者表示,辣椒原產地為美洲,16世紀下半葉經由海上絲路被引進中國,所以東南沿海地區是率先接觸到辣椒的地區。有趣的是當地習慣的飲食口味清淡,所以辣椒沒有成為食材或調味料使用,而是長期作為觀賞性植物,江浙一帶民眾喜歡辣椒花的姿態,並沒有使用果實種子,直到康熙60年(西元1721年)才出現被食用的記載。

四川重慶一家火鍋店裡,顧客在麻辣火鍋裡煮湯圓。 (中新社資料照片)
四川重慶一家火鍋店裡,顧客在麻辣火鍋裡煮湯圓。
(中新社資料照片)

曾被稱為窮人的副食

中國文化中,辣椒先在底層人士之間流傳的原因,出自於平民的無奈,就是因為「窮」,平民百姓獨有的飲食風格為「少肉食、多菜蔬、重調味」,慣於採用重味道的調味副食配飯,但鹽在古代產量不豐,都是朝廷專賣或權貴人家壟斷,價格昂貴,便宜易種的辣椒成了最主要的配菜調味來源,頗受南方山區貧民的歡迎,這種情況也給辣椒烙上「窮人的副食」印記,以致長期流傳於底層社會之間,難登大雅之堂。

因為辣椒的社會屬性,使其逐漸流行於社會各個階層之間,時至今日,已搖身一變,成為當代飲食文化的代表,從庶民美食成為各階層民眾的餐桌必備調味。

專家表示,辣椒並非是一種味覺,而是一種痛覺。味覺是指食物在口腔內,對味覺器官化學感受系統的刺激,並產生的一種感覺。而辣所引起的熱感是透過激活神經傳導物質引起;從辣椒中提取的辣椒素,以及從黑胡椒中提取出的胡椒鹼,是2種主要能引起辣味的來源。

有趣的是辣椒雖已成為全球知名美食調味,改變華人的餐桌文化,卻仍是現今多個貧困地區的脫貧利器。例如黑龍江海倫市向榮鎮向前村是深度貧困村,2017年開始推廣辣椒種植,2018年只有20戶種,但三分地就能增收1000元人民幣,讓村民看到希望,今年擴大種植50多戶;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打造辣椒種植基地,讓當地893戶貧困戶,貧困人口2499人得以靠著種植辣椒實現脫貧,椒農人均增收2000元。(記者廖慧娟)

澳洲一超市裡販售的老乾媽辣醬。 (新華社資料照片)
澳洲一超市裡販售的老乾媽辣醬。
(新華社資料照片)

小靈通-辣椒的冷知識

‧中國原生種:廣東、廣西樹辣椒、海南黃帝椒、雲南西雙版納野生小米椒,湖北神農架野生辣椒。

‧大陸產區:四川、貴州、湖南、雲南、陝西、河南淅川縣、河北雞澤縣、內蒙古托克托縣。

‧最早吃辣的地方:江、浙,明末清初杭州人陳撰《花鏡》。記載當時江、浙人把辣椒研成「極細」的粉末,代「胡椒」食用,類似現在湖南人吃乾辣椒粉。

‧秦椒:河南禹州人對辣椒的稱呼。相傳當年秦始皇嬴政吃膩了山珍海味,要求廚師餐餐做新菜,某日廚師在山中看到小果子,隨手摘了做菜,嬴政吃後食慾大增,諭旨今後每餐必有此佳餚。因食材產自秦國,就賜名「秦椒」,後來成為陽翟人(現今禹州)飯桌上的美味佳餚,代代相傳至今。(廖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