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3・旺報-綜合報導

2019-07-23・旺報-綜合報導
陸科研躍進 研發人員總量冠全球

經費投入僅次美 達8兆8775.9億元

大陸國家統計局23日公布中共建政70周年的科技發展成果,不僅中國研發人員總量自2013年起超越美國,已連續6年穩居全球首位;研發經費投入也持續高速成長,2018年達1兆9657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8兆8775.9億元新台幣),榮膺僅次於美國、世界第二大的研發經費投入國家。

由大陸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科技發展大跨越 創新引領譜新篇──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七》(下簡稱《報告》)顯示,大陸研發人員總量連年領先全球,2018年按折合全時工作量計算,大陸全國研發人員總量為419萬人年,為1991年的6.2倍。

大陸科研人員在做實驗。 (新華社資料照片)
大陸科研人員在做實驗。(新華社資料照片)

發明專利申請8年第一

大陸2018年研發經費達1兆9657億元,則是1991年的138倍;1992至2018年年均成長20%,遠遠超過同時期按現價計算的GDP年均增速。研發經費投入的強度更是屢創新高,2014年首度突破2%,2018年升至2.18%,超過歐盟15國的平均水準。按匯率折算,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研發經費投入國。
《報告》並提到,2018年大陸基礎研究經費為1118億元,為1995年的62倍,1996至2018年年均成長19.6%。在大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973)計畫支持下,除在量子科學、鐵基超導、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CIPS幹細胞等基礎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屠呦呦更獲頒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值得一提的是,大陸已成為世界智慧財產權產出大國。截至2018年底,發明專利申請量已連8年居世界首位;透過《專利合作條約》(PCT)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居全球第二。2018年大陸商標註冊申請量達737.1萬件,也連續多年穩居世界首位。

5月21日,北京科技活動周現場,觀眾參觀類人型商用服務機器人表演。 (新華社)
5月21日,北京科技活動周現場,觀眾參觀類人型商用服務機器人表演。(新華社)

高科技領域成果豐碩

此外,大陸的科研基礎條件也大獲改善,新建中國散裂中子源、500米口徑球面無線電望遠鏡(FAST)、「科學」號海洋科考船、JF12激波風洞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截至2018年底,大陸正在運行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達501個,並已累計設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3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17個。
《報告》指出,大陸高技術領域頻頻開花結果。包括神舟太空船與天宮太空實驗室在太空交會翱翔,北斗導航衛星實現全球組網,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海鬥號無人潛水器締造最大深潛紀錄,第四代隱形戰鬥機、大型水面艦艇也已相繼服役。

(記者/賴廷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