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6・旺報-綜合報導

2019-07-26・旺報-綜合報導
悟空不鬧天宮 陸科學衛星出任務

陸領跑量子領域 探測宇宙高能粒子

2015年12月17日,一顆名為「悟空」號的衛星,從大陸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肩負大陸科學家的重大使命。到2019年6月,「悟空」已完成全天區掃描7遍,探測並處理了66.5億高能粒子。從「悟空」飛天開始,兩年半內,又有「實踐十號」、「墨子」號、「慧眼」號相繼升空。4顆衛星先後成就大陸科學衛星發展的多個第一。

「悟空」是一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也是大陸第一顆天文衛星,具有觀測能段範圍最寬、能量解析度最優的特點。相較以前的空間實驗結果,「悟空」可測量的電子最高能量,超過國際太空站阿爾法磁譜儀,和費米伽瑪射線太空望遠鏡,開闢宇宙觀測的新視窗。

實現量子科技轉變

2016年4月6日成功發射並於12天後成功回收的「實踐十號」衛星,是大陸第一顆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實驗衛星,也是迄今為止一次展開空間科學實驗項目最多的衛星。搭載19個科學裝置,其中15個在國際上首次展開相關實驗。比如首次實現哺乳動物胚胎在太空發育;首次展開空間微重力環境影響人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向骨細胞定向分化潛能及其分子機制的研究;在微重力環境下,完整建立熱厚材料火焰傳播圖譜和火焰熄滅極限邊界,揭示火焰傳播的控制機理等。

「墨子」號在「實踐十號」升空4個月零10天後也飛向太空。這是全球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圓滿完成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星地量子金鑰分發、地星量子隱形傳態三大科學目標,並完成基於糾纏的星地量子金鑰分發、洲際量子金鑰分發與視頻通話演示,實現大陸量子科技領域並跑向領跑的轉變。

在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科學任務大廳,科研人員在監控科學衛星在軌運行情況。(新華社資料照片)
在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科學任務大廳,科研人員在監控科學衛星在軌運行情況。(新華社資料照片)

空間知識創造者

2017年6月15日發射的「慧眼」號是一顆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這是大陸第一台空間X射線天文望遠鏡。截至今年6月30日,「慧眼」對銀道面掃描1000多次,監測並公布600多個X射線源的長期流量變化;對60多個各類X射線天體進行定點觀測,在中子星磁場測量、黑洞吸積准周期振盪和中子星熱核爆等方面的硬X射線觀測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探測到170多個伽瑪爆;脈衝星導航定軌精度達到國際最佳水準。

中科院院士顧逸東在一次院士會上曾說,2014年,全球在軌衛星共937顆,其中科學衛星92顆,而大陸竟沒有一顆科學衛星。這與大陸空間大國的地位不相稱。這4顆在大陸或在世界上被稱為第一顆的衛星,承載著大陸科技界的厚望,是大陸空間科學奮起直追的起點。大陸科學家期望,大陸不能只作為空間知識的使用者,也應成為空間知識的創造者。(記者李鋅銅)

小靈通-大陸下階段將發射的科學衛星

4顆科學衛星的發射僅僅是大陸邁向空間科學強國的第一步。2018年5月31日,大陸中科院又正式批復空間科學先導專項二期立項。包括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SMILE)、愛因斯坦探針(EP)、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ASO-S)、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4顆科學衛星,目前已全部進入工程研製階段,進展順利,將在2020~2023年陸續發射。(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