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這是東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的開頭。裡面提到了一個近失傳的樂器──箜篌。由於會彈、肯學的人不多,為了傳承民族樂器,大陸浙江杭州師範大學為了一名學箜篌的學生,新開了一個專業。
杭師大錢江學院一位名叫楊柳的學生,日前在獲得學校職業規劃比賽一等獎後,下月將代表學校參加浙江省職業規劃大賽,而她的項目主題就叫──《箜篌的保護與傳承》。箜篌是中國古代傳統彈弦樂器,現今大陸專業的箜篌人士屈指可數,會彈箜篌的也大多是由豎琴或者古箏改學的,目前箜篌專業只有中央音樂學院等極少數高校開設。
主修箜篌 只有楊柳一人
陸媒報導,在她就讀的杭師大裡,主修箜篌的只有她一人,學校其實是為了她這一個學箜篌的學生,而新開了一個專業。「2016年浙江高考生中,學箜篌的只有她一個。專業考試的面試環節,楊柳就用了箜篌。」杭師大錢江學院藝術與傳媒分院音樂表演專業老師徐溪表示,「如果當時我們不收,這個孩子就沒地方可以繼續專業系統地學箜篌。」
楊柳的公共課是和其他學生一起上的,但專業小課算是量身定製,學院聘請了箜篌青年演奏家陳莉娜作為外聘教師,專門來教這個學生。而楊柳也成為了浙江省第一個在專業類院校以箜篌為主修樂器的學生。
徐溪說,除了學生本身的訴求和熱愛,學校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雖然在辦學成本上需要投入更多,但我們一直在挖掘、保護和傳承類似的民族樂器項目,這也是為了讓非遺文化真正煥發生機。」
冷門樂器 學的少競爭小
楊柳是通過全省音樂統考進入杭師大錢江學院,在選擇主修樂器時,她選了自己最愛的箜篌。為什麼堅持學這麼冷門的樂器?楊柳的回答很直白,「學的人少,競爭小啊。」
1998年出生的楊柳,初識箜篌,是在高二那年在某個短片看到大陸中央音樂學院的箜篌教授崔君芝的主講,就此愛上了這個樂器,開始學習箜篌。
父母都是上班族,楊柳學箜篌,給家庭增加了很大的經濟壓力。首先是買琴,由於生產量少,箜篌價格比較高。楊柳高中用的箜篌是蘇州產的,價格幾萬元人民幣,讀大學後又購入了一把瀋陽產的箜篌,價格就更貴了。其次,會箜篌的老師太難找了,楊柳的專業老師住在寧波,她不得不杭州、寧波兩地跑。
在楊柳的房間裡,除了箜篌,還有電貝斯,平時除了彈琴,她還愛玩滑板、露營、戶外登山,右手上還有個刺青,楊柳演奏時看似性格溫婉,但私下的她有顆搖滾的心,熟悉的人都叫她「柳哥兒」 。
漢唐盛行 女子才學象徵
楊柳讀大一的時候,箜篌還很少有人提及,她坦言曾一度考慮過畢業轉行的問題。但這幾年,讓她欣喜的是,箜篌慢慢熱起來。前年,電視競演節目《國樂大典》上出現了箜篌的表演,而且在B站很火;去年《經典詠流傳》節目上,伴著二胡與箜篌,林志炫深情吟唱出李白筆下的盛世長安;也是在去年,《國家寶藏》第二季,琵琶、箜篌、羯鼓、篳篥共同演繹了《醉太平》。
楊柳表示,和她同一個專業老師的學弟學妹,最大的讀高一,很多都是小學生,「再過幾年,學箜篌的會多起來。」
箜篌最輝煌的歲月是在漢唐時期,即使在民間也很流行,甚至會彈奏箜篌是衡量一個女子有才學的標誌之一。未來,楊柳想要成為箜篌的傳承者,通過新型媒介的傳播與教育推廣,讓更多人聽見箜篌之聲。
小靈通:箜篌
音同空侯,是一種撥弦樂器。漢武帝令樂人侯調始造空侯,因為製器的人姓侯,而其聲坎坎,因此最初叫坎侯。分臥式和豎式兩種。臥箜篌橫彈似瑟,又稱箜篌瑟。豎頭箜篌,又名胡箜篌,約在漢靈帝時自西域傳入。在龜茲石窟壁畫中,曲項琵琶與豎箜篌常配組出現在佛說法圖、因緣故事和伎樂天人的供養圖中。唐以後,演奏箜篌的人越來越少,明清逐漸失傳。1930年代大陸有箜篌複製工作,1959年,北京樂器研究所研製明代的箜篌。
(記者/王曉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