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5・旺報-綜合報導

2019-09-15・旺報-綜合報導
內蒙考古 揭草原新石器時代開端

裕民遺址、四麻溝遺址 為北方聚落文化提供線索

今年以來,內蒙古、河南及浙江不斷挖掘令人驚喜的考古發現。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透露,距今8400-7600年的裕民遺址、距今9000-7000年的四麻溝遺址等裕民文化時期遺存的考古發掘表明,史前考古學文化新類型——裕民文化是北方草原新石器時代的開端。

長期以來,大陸北方草原地帶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只是零星發現,其文化內涵僅限於岩畫、細石器、仰韶時期的彩陶和東北之字紋文化因素的遺存,發掘調查材料極少。

考古人員在內蒙古化德縣發現的史前文化考古遺址,命名為裕民文化。 (取自《中國民族報》)
考古人員在內蒙古化德縣發現的史前文化考古遺址,命名為裕民文化。
(取自《中國民族報》)

營地居址 四季皆有

陸媒報導,2015年,考古人員在內蒙古化德縣發現一處全新的考古學文化遺存——裕民遺址,新發現的考古學文化被命名為裕民文化,約20座房址為圓形或近橢圓形半地穴式,地面有圓形灶。石製品工具的組合及其變化,反映出裕民文化經濟形態是以採集、狩獵為主,兼有原始農業補充。遺址出土的女性人骨,與大陸先秦時期的古華北類型居民存在較多的一致性。
2016年至2019年,考古人員在化德縣又發掘了同屬裕民文化的四麻溝遺址。與裕民遺址對比,四麻溝遺址出現了圓角長方形、長方形的房址和大量室外灶。考古人員認為,裕民遺址為秋冬季營地居住址,四麻溝遺址為春夏季營地居住址,從遺跡關係看,可能為同一族群長期使用的營地居址。

裕民遺址發現石製品工具的組合及其變化,反映經濟形態是以採集、狩獵為主。(取自中國考古網)
裕民遺址發現石製品工具的組合及其變化,反映經濟形態是以採集、狩獵為主。(取自中國考古網)

尖圜底器 大陸首見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包青川表示,裕民文化是迄今為止內蒙古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通過近3年的田野考古專題調查,已發現裕民文化遺址68處。該發現填補了大陸北方草原地帶的新石器時代早期考古學文化空白,為研究東北亞地區的早期文化交流、大陸北方生態交錯地帶的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產生提供了線索。
裕民文化延續1000年左右。為適應生存環境,聚落人群通過季節性遷徙利用資源,並建築有固定房屋。秋冬季人群居住較為集中,聚落規模較大,以捕獵、製作工具為主要生產方式。春夏季人群居住較為分散,聚落規模較小,以採集、原始農業種植為主要生產方式。
裕民文化遺存發現了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尖圜底器、圜底器、片狀器。據了解,這是在大陸北方地區首次發現這些器物,過去在北方只在貝加爾湖周圍的東西伯利亞地區發現。

考古人員在四麻溝遺址進行調查。 (取自《中國民族報》)
考古人員在四麻溝遺址進行調查。(取自《中國民族報》)

河南浙江 古墓出土

此外,河南寶靈、浙江海寧今年都在進行道路工程時,發現數千年前的古墓。靈寶在金城大道東延工程中發現距今2000年、76座大型漢墓群,截至9月3日結束考古,出土文物720多件。其中一座墓室主人的印章「郭家定」,非常罕見,同時出土大量的銅器、鐵劍、鐵刀等,證明墓主很可能是地方官吏或名門望族。
海寧市袁花鎮姚灣嶺發現的古墓群,目前發掘面積約1000平方公尺,共清理墓葬27座,其中有5座良渚文化墓葬,同時出土玉器、陶器、鐵劍、琉璃器、銅鏡等302件器物,是當地東南山地丘陵地帶首次發現良渚文化時期墓葬,很有可能是漢代某家族墓園。(記者/王曉鈴)

小靈通-裕民遺址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化德縣德包圖鄉裕民村東北2.5公里處,距今約8000年左右。遺址三面環山,南部較開闊,地勢北高南低。出土遺物大部分為石器,包括打製石器與磨製石器,反映了該遺址的文化獨特性,另有少量陶器、骨器。該考古發掘,填補了大陸北方草原地帶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過渡期考古學文化的空白,具有重要學術意義。(王曉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