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豐六年(1856年)春,京城會試如期舉行。當朝體仁閣大學士翁心存的三兒子翁同龢天資聰慧,勤奮好學,在咸豐二年中了舉人。與此同時,協辦大學士孫玉庭的孫子孫毓汶也中試。
彼時翁同龢的兩個哥哥分別任安徽巡撫和湖北巡撫,而孫毓汶的哥哥孫毓溎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狀元。翁家奪魁心切,孫家更想讓孫毓汶與孫毓溎成為狀元兄弟,留下科名佳話。
按照大清慣例,殿試前夕,參加殿試的貢士如果住家離殿庭稍遠,則需借宿朝門附近親友家中,以便次日清早能及時進入隆宗門。
那時,孫家宅第就在皇城附近,翁家則稍遠些。當晚,孫家很大方地邀請翁同龢到府邸中吃飯、留宿。孫毓汶的父親孫瑞珍以父執世誼殷勤款待了翁同龢。席間,孫瑞珍頻頻勸酒,絮絮暢談,賓主非常歡洽。散席後,翁同穌已覺不支,朦朧間就和衣而睡。誰知入睡不到一刻,庭前突然爆竹聲接連不斷,以致翁同龢終夜不能成寐。
考試中,翁同龢剛開始還能抖擻精神寫草稿,可是到了執筆謄抄時已經沒了精神,心想這次狀元必讓孫毓汶搶去無疑。突然,翁同龢記起離家前父親給了他兩支老山參,藏在卷帶裡,便急忙找了出來,折下半支放入口中咀嚼起來。不一會就覺精氣流貫,神誌奮發。於是振筆直書,一氣到底,按時交了卷。
考試結果出來後,翁同龢第一,孫毓汶第二。事後,翁同龢才想起孫家的款待用意,幸虧老父親更勝一籌,用老山參助他奪冠。後來人們就稱翁同龢為「人參狀元」。(取材自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