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0・旺報-綜合報導

2019-09-20・旺報-綜合報導
呼之欲出 陸將解禁網售處方藥

打造買藥電商化千億人幣新市場 醫保將納入互聯網

歷經多年來爭議不休,大陸日前通過的新修訂《藥品管理法》,處方藥未被列入不得在網路上銷售的藥品種類,被視為釋放出「網售處方藥」可望解禁的訊息。投資者預估「網售處方藥」電商化之後,將形成高達千億(人民幣,下同)級別的新市場。

大陸可望開放網售處方藥。圖為某藥房執業藥師王志萍(左)向顧客介紹處方藥。(新華社資料照片)
大陸可望開放網售處方藥。圖為某藥房執業藥師王志萍(左)向顧客介紹處方藥。(新華社資料照片)
8月26日,大陸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在北京閉幕。會議經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中新社)
8月26日,大陸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在北京閉幕。會議經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中新社)

無獨有偶,大陸國家醫保局隨即也發布《關於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指導意見」),首度將「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納入現行醫療服務價格的政策體系統一管理,對於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將按線上線下公平的原則配套醫保支付政策。

處方外流 國務院支持

大陸「網售處方藥」政策推動過程堪稱一波三折,2014年5月,原本的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首次提出開放處方藥於電商管道銷售。陸續經過試點,以及醫藥電商平台針對處方藥採取「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等方式後;8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獲表決通過。

根據新版《藥品管理法》規定,疫苗、血液製品、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等國家實行特殊管理的藥品,不得在網路上銷售。處方藥並未入列,除監管層面著手開放,更將面臨關鍵所在的「處方外流」。去年10月,大陸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通知,即已明確支持處方外流,把藥品購買權交予患者。

過去大陸患者至醫院看診、開立處方並取得藥品的單一模式將被打破,今後隨著「處方外流」,患者可自行選擇在醫院或一般藥局購藥,讓就診、購藥不再合一。不僅實體藥局,電商平台也有機會瓜分此一大餅,目前網路藥品僅占整體藥品零售市場約5%,但投資者看好電商化後,將形成千億級別的新市場。

2018年11月7日,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參觀者試用平安好醫生的「一分鐘診所」。(新華社)
2018年11月7日,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參觀者試用平安好醫生的「一分鐘診所」。(新華社)

網上問診 業者引頸盼

「網售處方藥」可望解禁的同時,「互聯網+」醫療服務也傳出另一項利多。8月30日大陸國家醫保局發布指導意見,首度將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醫保支付,並對納入項目准入的標準(即進入醫保的醫療服務提供主體)、醫療服務範圍、醫保支付價格機制等均有明確規定。

大陸主要的醫藥電商平台之一,「平安好醫生」之前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上透露,公司上半年每天65.6萬問診人次,半數為線下類似的醫療問診。粗估若以1天問診30萬例計算,單次收費20元,一年合計收入逾20億元。但因相關細則尚未出爐,互聯網醫療業者仍引頸企盼,最終的政策能早日定案。(記者/賴廷恆)

旺報觀點    政策不確定 醫藥電商最大風險

眼看著每年上兆(人民幣,下同)的大陸藥品銷售市場,電商業者卻難以分食大餅,只能感嘆被「網售處方藥」一卡就是14年!隨著新版《藥品管理法》可望讓「網售處方藥」解禁,「處方外流」更是商機所繫,各方資金均已躍躍欲試、準備搶先布局大展身手。但政策的不確定性,仍是投資人、業者一致公認的最大風險。

早在2005年,大陸即由國家層面鼓勵發展電子商務,當時醫藥電商即為主要領域之一。但14年過去,「網售處方藥」、「處方外流」兩大路障依然存在。2012年被稱為「網上藥店發展元年」、「醫藥電商進入爆發期」,網上藥店首次進軍「雙十一」貢獻近億元的銷售額,至2013年底大陸網上藥店數量已突破百家。

大陸傳統醫藥企業、網路龍頭雖投入多年,上看千億的醫藥電商市場仍因「處方藥」卡關,充其量不過為占藥品銷售總額5%的小市場。但在醫藥電商業者眼中,一些三四線以下的城市,消費者需透過網路獲得最新的藥品服務,傳統的實體醫療管道難以滿足此一需求,也成為醫藥電商的最大商機。

若「網售處方藥」解禁、「處方外流」成真,重大前提仍在於醫療機構、醫藥電商兩者間能建立處方共用平台。但對業者而言,「政策的不確定性」才是最大、最難克服的風險,業者只能期待,未來政策能對醫藥電商更趨友好。(記者/賴廷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