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3・旺報-綜合報導

2019-10-03・旺報-綜合報導
十一聯歡晚會 張藝謀再放大招

3290人手拿光影螢幕走位900個點 隊形變化分毫不差

大陸10月1日迎接建政70年慶典,晚間8點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聯歡活動,由知名張藝謀團隊負責規畫,利用多項黑科技搭配近4000位民眾演出,以及「銅梁龍舞」、「南海黃飛鴻醒獅」等地方民俗表演,打造長達90分鐘的全民狂歡聲光大秀。

活動結束後,立刻在網路掀起熱烈討論,有網友表示,「這是一場讓14億甲方(指大陸民眾)都滿意的晚會。」總導演張藝謀接受大陸官媒訪問時,毫不謙虛地表示,這場活動「世界難度最大」。

▲慶祝大陸建政70周年聯歡活動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新華社)
▲慶祝大陸建政70周年聯歡活動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新華社)

5個月每日排練8小時

張藝謀團隊把整個天安門廣場變成一個大舞台,打造「返璞歸真,不忘初心」的演出,首次不邀請任何演藝明星參與,所有表演都由素人民眾擔綱,以「自由、生動、歡愉、活潑」理念為核心,策畫演出。
以壓軸的《我和我的祖國》演出為例,是由3290名群眾演員舉著光影螢幕,透過隊形變化及螢幕顏色轉變,構成「巍峨的長城」等巨幅主題圖案。
張藝謀表示,這項演出是採用由北京理工大學團隊多年研發的數位表演與模擬的高科技成果,先以電腦繪製數位動態圖形,再予以拆解、細化成3290個模組(每個模組代表一個光影螢幕),依事前整理出的900多個關鍵行動軌跡,確定每個模組的關鍵幀和時間點,據此為3290名演員制定隊形變化、表演口令等訓練手冊,搭配音樂節奏,進行隊形變化。
這次表演,不僅拿著光影螢幕演出的3290位演員數量創世界紀錄,且演員拿著光影螢幕在參考座標模糊的戶外廣場上,一刻不停地來回流動,完成900個不同的點位,前後分毫不差,已是史無前例的演出。
為完美呈現每個巨幅圖案,3290名素人在10月1日的正式表演前,已經接受5個月訓練,每天排練時間長達8小時,還得努力記住每個人的走位;而在大訓練場外,還有330名預備成員也在排練,可以在正式成員生病或受傷時頂替演練,雖然他們最後可能無法參與正式演出,但都無怨無悔地參與訓練,且每個人要練習6至8人的點位,以備不時之需,工作量比正式成員還多出數倍。

▲聯歡活動上特效煙火「70」變成雙線,比以前單線勾勒出的數字立體很多。(新華社)
▲聯歡活動上特效煙火「70」變成雙線,比以前單線勾勒出的數字立體很多。(新華社)

首創雙線版70焰火

至於另一個重頭戲焰火,焰火總導演蔡國強首次一口氣打造7棵約25公尺高、可變幻、多面體的3D動態特效焰火樹,每棵樹都有4扇葉片,可隨樹幹360度旋轉,每扇葉片上都配有不同類型的特效焰火,再搭配LED燈,呈現春夏秋冬的季節變化或是孔雀開屏、牡丹開合、風箏搖曳、笑臉綻放等3D動畫效果。
最特別的是代表大陸建政70周年的數字特效煙火「70」,以雙線方式立體呈現,且施放到300公尺高空,具有首創性。蔡國強強調,這次使用的特效焰火,主要產自湖南、江西、河北等地,焰火藥劑不含重金屬物質,硫化物少,是高科技環保焰火產品。

▲三維動態特效煙花樹是焰火表演的一項技術突破,也體現生態環保的理念。(新華社)▲三維動態特效煙花樹是焰火表演的一項技術突破,也體現生態環保的理念。(新華社)
▲三維動態特效煙花樹是焰火表演的一項技術突破,也體現生態環保的理念。(新華社)

(記者/廖惠娟)

小靈通 銅梁龍舞與南海黃飛鴻醒獅

銅梁龍舞流傳於重慶市銅梁縣境內,興起於明代傳承至今;操弄龍的技巧有舞步,也融入體操、雜技。表演上分為龍燈舞及彩燈舞,龍燈舞有10幾種,尤以大蠕龍最有特色;彩燈舞表演有12種模式,已被列入大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南海黃飛鴻醒獅又稱南獅,源於廣東南海,由北方黃獅子(北獅)脫胎而來;南獅頭上有角,威猛粗獷,講究鼓樂激昂,令人警醒,故南獅又稱為醒獅,表演人員必須在躍、撲、扎等技巧下功夫。(廖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