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3・旺報-綜合報導

2019-11-23・旺報-綜合報導
組團「打假」真「勒索」 網店防不勝防

陸維權意識高漲 遭不肖人士利用賺錢

大陸電商網購已內化為民眾的消費習慣,卻因為民眾對消費權益的認知度與維權意願提高,意外滋養出職業打假產業鏈,在微信組群,以「打假」之名,聚集一群貪小便宜的不肖人士,以打假維權之名,向網店商家行索賠之實,甚至還製作打假攻略,收徒傳授打假賺錢方法。

由於網路店家販售的商品有瑕疵、價格不實,甚至是仿冒品或摻雜危害民眾健康的成分,因此,大陸官方立法,結合民間力量,號召全民參與「打假」(打擊假冒偽劣商品),維護消費權益。

大陸民眾網購商品。(本報系資料照片)
大陸民眾網購商品。(本報系資料照片)

靠微信或QQ群組號召

不過,這種倡議卻給了一些不肖人士可乘之機,部分職業打假人相中商家不願事端擴大,影響商譽的心態,利用商品保質期、廣告語描述等方面的漏洞,故意大量買入,要求商家支付賠償,以集體力量迫使商家賠錢了事,有人經驗豐富,甚至成為職業索賠人。
與電商平台的打假治理不同,這些職業打假人往往寄生於各大電商平台,以打假之名行敲詐勒索之實,嚴重的擾亂市場秩序;打假還有不同的類型,其一,是要求商家退款但不退貨的「吃貨」型;其次是索要多倍退款型,其三則是要求「假一罰十」之類的「高額補償型」。
《法制日報》報導指出,職業打假人是利用微信或QQ群組的私密性,號召「志同道合」的人加入,其中不乏付費群組,甚至規模達千人的龐大群組,大家分享收徒廣告、製作假貨證明廣告、討論打假成果等內容。
為了方便發起維權行動賺錢,這些職業打假群組會提供組內成員一些教程,包括職業打假的術語,打假索賠的流程。一般來說,職業打假群組成員會先尋找可能為假貨的連結、向客服套話、收到貨拍開箱影片、合理舉證、申請退款,並附有不少法律法規,包括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廣告法等,方便成員串連索賠。
舉例來說,群組管理員發起高仿某名牌鞋子的購物連結,表示要「開車」了,招集有興趣的群組成員「上車」,與他一起「搞」賣家,並採用「群狼戰術」,由數名成員同時下小額訂單,然後一起要求索賠,並以向主管單位及電商平台舉報的方式威脅,一般賣家都會給錢消災,或者接受退款不退貨,就達到「吃貨」目的,一旦索賠成功則要給管理員「車票」(分潤)。

採用群狼戰術索賠

高階的職業打假群組熟知廣告法與電商法,教成員如何製作鑑定書,使用的文字包括「超範圍經營、重金屬汙染、虛假宣傳、非法添加」等,甚至針對食品、服裝、鞋子等行業提供不同的打假方式,例如要對化妝品店「下手」前會製作產品造成個人過敏的證明,至於販售手機等通訊業者,就上網查該店的營業執照、產品貨號、3C認證等,只要找到錯處,就會成了職業打假人的敲詐對象。
職業打假的組織比較傳統、鬆散,由「前輩」帶新人一起對網店「打假」;不少「打假人」不只向店家變相勒索,也會「授徒」賺錢,「前輩」主要教打假或防打假,收費從38元到2000元人民幣不等,主要是提供製作打假操作流程的檔案,傳授關於針對品牌、差價、材質、授權證明等的打假技巧,以及規避或應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廣告法等。(記者/廖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