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政協提案中,取消「長江教授獎勵計畫」的相關建議,大陸教育部日前回覆,除指出今後將完善「長江學者」退出機制,明訂退出情況、程序,淡化國字頭「帽子」的概念,並強調一年前公布的《「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管理辦法》已載明退出機制,包括「弄虛作假」、「嚴重違反師德師風」等八類情形均應退出。
1998年8月,大陸教育部與李嘉誠基金會共同啟動「長江學者獎勵計畫」,迄今已成為大陸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的關鍵組成元素,替眾多大學院校引進大批的戰略性領軍人才。但同時也導致「唯帽子論」、「挖角大戰」等惡性競爭行為,尤其是中西部、東北地區高校受害尤深,「孔雀東南飛」的現象屢禁不止。
盼回歸學術本質
「我們認為,各單位惡性競爭引進國字頭『帽子』而忽視引進真正急需的人才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還是人才的無序流動。」大陸教育部於回覆中首先表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為教育部唯一領銜實施的國家級人才計畫,盼能透過「規範人才合理有序流動,為高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大陸教育部並指出,應堅決杜絕搶挖「帽子」人才等炒短線的行為,完善「長江學者」退出機制,明確退出情形、退出程序;針對人才稱號的使用嚴加管理,「淡化『帽子』的概念,引導人才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本質」。而去年9月公布的新版《「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管理辦法》,即已提及建立退出機制。
要求入選者須開課
有關「長江學者獎勵計畫」退出機制的八類情形,主要包括:如有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弄虛作假騙取入選資格的,違反師德師風、學術道德規範且情節嚴重等違法違規情形,應當強制退出。
大陸教育部並提及,退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者,如屬解約退出,自退出之日起2年內不得再申報大陸國家、各部委高層次人才計畫與榮譽稱號;遭強制退出者,則不得再申報各類人才計畫、榮譽稱號。
此外,今年10月《教育部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中,大陸教育部也針對「長江學者」講授課程提出要求。「雙一流」建設高校、部省合建高校需明確要求兩院院士、「長江學者獎勵計畫」入選者等高層次的人才,投入開設名課、講授基礎課及專業基礎課,「建設一批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課程」。
導正「鐵帽子亂飛」現象
「長江學者」,被大陸網友戲稱為國字頭的「鐵帽子」;頂著「鐵帽子」,不僅攸關榮譽、稱號,並與各種特殊、優厚待遇直接掛鉤。也難怪大陸高教界除為人詬病的「孔雀東南飛」,「鐵帽子亂飛」更是一大亂象。
大陸學術界公認,人才計畫似已流於浮濫,統計數據顯示,由國家至地方層級的人才計畫專案超過40個,每一項均等同於一頂「人才帽子」。近5年共計746人入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當中北京大學55人、北京清華大學41人分居冠亞;貼上國字頭標籤的「帽子人才」,自然成為各校極力爭奪的對象。
此次政協提案取消「長江教授獎勵計畫」,雖有矯枉過正、「過激」之嫌,卻也反映出大陸學術圈的「四唯」,「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四大現象,已至得下猛藥「清理」的嚴重地步。當中首當其衝的「唯帽子論」,從而引發的「頭銜化」、「帽子化」弊病,尤其讓教育部無法坐視,必須出手「摘帽」。
誠如大陸教育部所言,清理、淡化「帽子」概念的關鍵,在於「人」、而非「計畫」本身。教授學者人才的「無序流動」,既讓大學院校淪為名利場,也讓學術研究為爭名逐利所取代;唯有「規範人才合理有序流動」,才能讓人才稱號「去帽子化」,逐步回歸學術、榮譽本質。(記者/賴廷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