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7・旺報-綜合報導

2020-05-07・旺報-綜合報導
2019陸十大考古新發現 開獎

小南山玉器領先6千年 疥疙洞舊石器填補時代空白

 

在大陸「五一假期」期間,2019年度大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線上終評會以網路會議的形式,20個入圍項目,來自14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經過評審和投票,最終產生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依年代從遠到近分別是: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 遺址皇城台、河南淮陽平糧台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新疆奇台石城子遺址、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

解惑 找到最早透閃石玉礦

這次十大考古新發現,多項具有國際意義並填補相關空白。今年上榜的項目,「解惑」是最大共性。例如夏商時期被譽為青銅時代。一件件青銅重器的原料從何而來?此次入圍的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給出了答案。中國人好玉,不過中原地區玉料的來源眾說紛紜。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是大陸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透閃石玉礦遺址。
2007年以空前的整體打撈方式進行的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整體起吊出水後平穩移入專門為之建造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作為一個相對獨立且結構完整的水下遺存,南海I號南宋沉船蘊藏的資訊總量極為龐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慶柱指出,其發現及打撈發掘工作前後歷經近30年,成為大陸水下文化遺產保護發展的一個縮影。

註:順序依次為距今遠近 資料來源:新聞整理 製表:林永富

註:順序依次為距今遠近 資料來源:新聞整理 製表:林永富
註:順序依次為距今遠近
資料來源:新聞整理
製表:林永富

關鍵資料 改變日俄主導局面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陳星燦則指出,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和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都是具有國際意義的考古項目。前者是中國舊石器時代遺址中罕見的、保留了距今10到1.5萬年間人類化石和豐富文化遺存的洞穴遺址,進一步豐富了中國境內相關時期的關鍵考古資料;後者確認了5支不同時期新的文化遺存,跨度超過1萬5千年,其具有的獨特區位優勢,改變了東北亞史前考古以日、俄學者為主導的被動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小南山遺址發掘出土玉器超過200件,種類包括玉玦、環、管、珠、扁珠、璧飾、錛形墜飾和玉斧等,構成了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玉文化組合面貌,尤其玦飾、玉管、璧飾等,對其後的東亞玉器文化產生巨大的影響。這些玉器上多見砂繩切割技術留下的彎曲條形痕跡,此為目前世界最早發現,比中美洲同類技術早六千多年。

「十大發現」陸考古界奧斯卡獎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被譽為中國考古界的奧斯卡獎,始於1990年,今年是該評選舉辦30年來,首次在五一黃金周亮相,也是首次在線上終評。從1990年開始,陝西總共有26項考古成果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有資料統計,從地域分布情況看,河南、陝西、江蘇三省是入選十大新發現前三個省。其中,河南省年均1.48個,遙遙領先;陝西省年均0.83個,江蘇省年均0.72個。(記者/林永富)

河南淮陽平糧台城址出土的龍山時期玉冠飾殘片。(新華社)
河南淮陽平糧台城址出土的龍山時期玉冠飾殘片。(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