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黃色的螺螄湯水,珍珠白的米粉韌性十足,深紅色的辣椒油,切成條狀的酸筍,炸至酥脆的腐竹,一粒粒飽滿的花生米,再加一把應季的蔬菜,愛吃肉的,還可以加滷豬腳、鴨腳、雞爪、肥腸。聞著臭,吃著鮮,口感層次分明,後勁十足,這是一碗柳州螺螄粉獨特的味道。
螺螄粉」是來自廣西柳州的地方平民小吃,在2012年經美食節目介紹後,開始在大陸瘋狂流行,螺螄粉店如雨後春筍般在各省市出現,甚至有電商將螺螄粉製成袋裝食品來販售,僅今年上半年,柳州袋裝螺螄粉的產值就多達208億台幣。這款酸臭酸臭的小吃除了在此次疫情間賣到缺貨,甚至還搶占海外市場,出貨訂單已經排到多月後。
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螺螄粉是由螺螄(台稱:石螺)、豬大骨、中藥材以及辛香料等所熬出的湯底,加入米線、腐皮、花生、肥腸、時蔬以及鵪鶉蛋等食材而成的一款廣西柳州小吃;事實上,螺螄料理1970年代在柳州就出現,文革結束後商業復甦才有比較制式的做法,但也僅限於當地流傳。
直到2008年,螺螄粉的製作手工藝被列入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再加上2012年美食節目《舌尖上的中國》中報導了這款小吃,螺螄粉開始在大陸掀起一股為期10年以上的瘋狂流行。
螺螄粉的特色可用「酸辣臭鮮」四個字概括,不少人認為味道過於濃郁、無法下嚥,但對於重口味愛好者卻完全沒有這個問題。在北京開設第一家螺螄粉店的作家馬中才,因其身為廣西人,赴北京工作以後仍然對螺螄粉念念不忘,才斥資創立「螺螄粉先生」。
單店袋裝月銷逾30萬份
螺螄粉先生除了在北京薊門橋市場中開設螺螄粉專門店,還跨足互聯網電商,將螺螄粉製成真空包裝食品,平均月銷量都能在30萬份以上。事實上,在電商平台上的螺螄粉品牌不止一家,據柳州市商務局數據,僅今年上半年,螺螄粉產值就多達208億台幣,出口總額也因疫情較去年成長8倍;在2019年更成為《淘寶吃貨大數據報告》中最受歡迎小吃。
不僅大陸內,螺螄粉在出口方面也有傲人成績。就大陸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螺螄粉出口市值就超過3千萬元,範圍遍及美、澳以及歐洲各國;加上社群媒體營銷,目前出貨都須等待數月。(記者/蔡宗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