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秋收,與腦海中農民彎腰弓背、揮汗如雨的畫面完全不同。傳統的「鎬鋤鐮犁」正轉變成為智慧化的「金戈鐵馬」,大陸科技的跨越式發展給糧食產業帶來的變化,將顛覆所有人的想像。資訊化、數位化、智慧化已發揮愈加重要的作用,農場無人化、運糧資訊化、儲糧智慧化、售糧網
路化等已成為現實圖景。
一望無際、金浪翻滾的稻田裡,一台台無人駕駛的智慧收穫機借助衛星導航定位勻速直線前進,轟隆隆駛向前方。後方,無人駕駛的接糧機「聞訊」趕來,與收穫機準確對接,接收收穫機上的稻穀。短短90秒,運糧機就已滿倉,迅速掉頭回倉。現場粉碎的秸稈裡,見不到遺失的糧食,確保顆粒歸倉。這是全球首個超萬畝的無人化農場,位於黑龍江的建三江七星農場裡秋糧收穫的一幕。
北斗定位掌握資訊
不光是糧食收穫的無人化、智慧化,無人化農場還實現了水田築梗、插秧以及旱田起壟、播種等20項農機作業的無人化。
農機管理雲平台可謂無人化農場的「大腦中樞」。在農場的農業物聯網與大數據中心二樓,巨幅電子螢幕上顯示著田間土壤、農業氣象、作物長勢、病蟲草害預警以及每一台農機設備的作業狀態、作業數據等資訊。工作人員只需坐在中心辦公室,即可遠程監控無人化農機設備在不同的田塊內進行自主生產作業。
如何追蹤運糧車的位置,及時了解運糧車的情況,進而保障糧食運輸安全,保障每一顆糧食都能運送到急需的地方?大陸國貿工程設計院在推進糧食現代化物流中,從散裝化、網路化、資訊化、標準化和設施現代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創新探索。
該院與尚禹河北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設計、開發的北斗冷鏈物流追蹤系統,在對溫濕度要求很高的糧食運輸過程中,這套基於北斗定位技術,針對冷鏈車輛、貨物及人員管理的資訊化系統,不僅能夠為物流管理單位提供準確的車輛位置資訊、路況資訊,還能隨時追蹤車輛即時溫濕度資訊。
在大陸國家北斗衛星系統體系下,地震、洪水、泥石流的天氣中,北斗冷鏈物流追蹤系統依然能發揮正常作用,保持通信暢通和開展定位服務。此外,該系統還能及時向物流管理單位提供貨品交接資訊,並實現人員應急通信、應急調度管理等。
糧倉體檢一目了然
物流之後糧食進倉,過去,給長寬各數十公尺,高七八公尺的高大糧倉「體檢」可是個體力活。糧倉內溫度、濕度如何,通風怎樣?檢測起來細緻繁複。光是長長的溫度計,每隔一段距離就得插上一根。
而如今,大陸很多糧庫實現了智慧化,工作人員不必親臨現場。上百個糧溫感測器分布在每個糧倉不同位置,只要坐在辦公室內打開電腦,就能看到倉內各處的糧溫變化,水分等情況也一目了然,方便及時採取措施,有效防止蟲害、黴菌發生。
在智慧化糧情監控中心操作平台上,智慧糧情、智慧安防、數量測量、智慧通風、智慧空調等多個模板一應俱全。智慧化糧庫所有倉房全部安裝電子測溫、機械通風、內環流和智慧糧情監控系統等設備。借助這些新科技,冬季積蓄冷源,夏季智慧環流,使糧食始終保管在「空調房」裡低溫儲存。這不僅有效降低儲糧損耗,還大幅降低了糧食生蟲、黴變的概率,保障了每一顆糧食的品質。
巡倉機器人幫守糧
儲糧解決了,守糧怎麼辦?當糧倉內開展磷化氫殺蟲等危險性工作時,由於氣體的毒性,工作人員不能進入。這時,就輪到巡倉機器人出場了。巡倉機器人是一款綜合採用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和大資料等技術應用的智慧巡邏機器人。兩個大眼睛,分別是高清攝影機和紅外線攝影機。高清攝影機可以實現人臉識別、圖像識別等;紅外攝影機則可以感應溫度、檢測體溫、檢測火情等。
(記者/林永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