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3・旺報-綜合報導

2018-09-13・旺報-綜合報導
5千年前廣東人 堅果當主食

高明古椰貝丘遺址出土大量動植物遺存 嶺南少見

吃堅果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大陸考古專家發現,5000多年前的人類就開始以堅果做為植物性食物主要來源。在高明古椰貝丘遺址發現的堅果大植物遺存,過去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甚至整個嶺南地區少有。

高明古椰貝丘遺址位於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荷城街道古椰村,是重要的先秦時期古文化遺址,為距今5000至6000年之間的新石器時代,在上世紀80年代發現,被評為「200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3年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橄欖是史前人類植物性食物的主要來源。(新華社)
橄欖是史前人類植物性食物的主要來源。(新華社)

橄欖種子最多

據新華社報導,11日召開的高明古椰貝丘遺址考古資料整理成果驗收會上,考古專家公布一系列最新考古發現。其中,出土的大量動植物遺存證明,橡子(團栗)、橄欖等野生植物果實是史前人類植物性食物的主要來源。
中科院專家在隨手撿拾的樣品中發現約4000個完整的植物種子,最多的是橄欖,其次是豆腐柴屬的某種植物果實,其他數量較多的還有破布木、南酸棗、杜英等,數量較少的有小葫蘆、瓜蔞等可食用的植物遺存;還有1顆楊梅和1顆葫蘆子。在浮選獲得的50個樣品裡,共挑選出4萬1000多粒植物種子,其中4萬多粒來自蕁麻科。
考古專家說,「古椰的植物遺存,提供了稻作農業進入珠三角史前人類社會的植物性食物種類,這是史前人類充分適應和利用環境的重要表現之一。」植物遺存及澱粉粒分析的結果證實殼斗科植物果實是古椰遺址先民重要的植物性食物來源。

專家考察參觀高明古椰貝丘遺址考古資料。(高明博物館提供)
專家考察參觀高明古椰貝丘遺址考古資料。(高明博物館提供)

首見木質工具

在農業產生之前,殼斗科植物堅果做為史前澱粉來源之一,在世界多個地區均有發現,例如北美加利福尼亞以及大陸長江中下游地區。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甚至整個嶺南地區,此前都少有堅果大植物遺存的發現。
大量動植物遺存出土,揭示珠江三角洲乃至嶺南地區食物來源、結構、經濟多樣性和古生態環境,提供寶貴的資料。此次還發現大量石器,以及首次發現一定數量有加工和使用痕跡的木質工具。
《羊城晚報》12日報導,古椰貝丘遺址將創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前期工作已啟動,結合人文、旅遊、科研等方面的需求,內含遺址博物館、貝丘遺址研究中心、動植物科普基地等。

(記者/王曉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