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5・旺報-專題報導

2018-09-15・旺報-專題報導
《玩翻中秋5-4》明代賞月吃蟹還玩花樣?

嫦娥報我佳期近矣 廣寒宮改建找王爺幫忙

「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時至明代,中秋節祭月已遍及各地,北京的「月壇」(又稱夕月壇)即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所修造的。而親朋好友間互贈月餅,也成為禮俗。當明月東昇時,人們還會在庭院、樓台擺出月餅、柚子、石榴、芋頭、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一邊賞月一邊暢談,直到皓月當空,再分食果品。

明代文人在其作品中也多有抒發中秋之感,如這闕文徵明的詞作《念奴嬌·中秋對月》,便藉著節日,寫對親人的思念,語言樸實自然,情感真摯。

互贈月餅成流行

而明代中秋,親朋好友間相互贈送月餅蔚為風行,更是影響至今。明代田汝成的《西湖遊覽志會》便有記載道:「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說明當時中秋互贈月餅在民間已成流行,而吃月餅更為中秋固定風俗。

漁姑娘將洪澤湖大閘蟹倒入「豐收」箱內。(中新社資料照片)
漁姑娘將洪澤湖大閘蟹倒入「豐收」箱內。(中新社資料照片)

中秋所食之餅除了叫月餅之外,還有「團圓餅」、「團餅」等別稱。明代夏良勝纂修的《(正德)建昌府志》便寫道:「中秋,登樓玩月,多用西瓜、團餅,亦取月圓之義。」

八月十五這天在明代宮中,除了吃月餅之外,還吃蟹。明代宦官劉若愚所著的《酌中志》便記載宮中吃蟹的情景:「八月始造新酒,蟹始肥。凡宮眷內臣吃蟹,活洗淨,用蒲色蒸熟,五六成群,攢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臍蓋,細細用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或剔蟹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以示巧焉。」明代宮廷內嬪妃、宮女吃蟹,用指甲剔蟹殼,還會將蟹殼如蝴蝶形狀鋪置盤中,以分出巧拙,如此情景猶如一場閒情盛會。

品蟹會上廚師現場烹飪來自陽澄湖的大閘蟹,吸引路人圍觀品嚐。(中新社資料照片)
品蟹會上廚師現場烹飪來自陽澄湖的大閘蟹,吸引路人圍觀品嚐。(中新社資料照片)

萬金雕花鋪大樑

有趣的是,明代沈德符撰的筆記《萬曆野獲編》中,還記載了一樁和中秋有關的奇案。

明徽王朱載埨迷信玄學,一年八月十五,朱載埨坐於王宮涼台上賞月,忽然有一隻鶴從月中飛下,停於殿前。那鶴背上還坐著一個方士模樣的人,白衣飄飄看似神仙,於是朱載埨便以為神仙來了,急忙鞠躬行禮,問那方士駕鶴下凡有什麼指示。

方士說:「廣寒宮年久頹敝,準備更新之。」並說到其它的建築材料都已搞定,「只少大樑一根」,希望王爺出資,回頭必把王爺的名字刻在廣寒宮門口的「重修廣寒宮捐資修葺功德碑」上。

朱載埨一聽,嚇了一大跳,連忙說道:「我不過一凡間小王,哪有財力辦得起廣寒宮上的大樑?」

方士不疾不徐,回道:「無須你真捐一大樑,只一層雕琢龍鳳花紋、可包覆樑上的銀皮,估計萬金足矣。」

朱載埨見神仙如此周到,便趕緊同意了。方士於是告訴他尺寸規制,並約好隔年中秋來取,便乘鶴飛去。

演員在舞台上表演梅蘭芳失傳百年的經典名劇《嫦娥奔月》(新華社資料照片)
演員在舞台上表演梅蘭芳失傳百年的經典名劇《嫦娥奔月》(新華社資料照片)

「王果如言,琢就龍鳳花紋甚工。」第二年中秋,那方士過然依約前來,乘鶴飛下,一旁還多添了一隻。見朱載埨把包覆大樑的銀皮製備好,道了聲謝,便身跨一鶴,以一鶴銜銀樑,返回月宮。朱載埨想著他將留名廣寒宮,未來一定有更多福澤,便樂得合不攏嘴。

沒過幾天,地方上有個道士因嫖娼被捕,引起官府注意,因他付給娼妓的嫖資,竟是一段面刻龍鳳花紋的銀子,這種銀子並非官銀,來歷不明。一頓嚴刑拷打後,那道士才供出銀子是武當山上一方士從徽王那裡騙來的,並切割成小塊分給其他道士們使用。

官府仔細調查,原來騎鶴下月不過是幻術,廣寒宮修繕更是騙局一場。

沈德符感慨,想當年宋徽宗祭祀蒼天時「見空中真仙雲物樓台」,嚴嵩的府邸竣工「有鶴成群繞其新構」,「總之皆幻術耳」。雖說是幻術,但在當時的傳統技藝下,便可展現出仙霧樓台於空中,還有仙鶴成群、方士駕鶴飛下等幻術,可也算是精采的大型表演了。

(編輯/蕭民傑)

《念奴嬌‧中秋對月》[明]文徵明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泛鬚眉並骨寒,人在水晶宮裡。

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霜華滿地,欲跨彩雲飛起。

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雲來去。千里江山昨夢非,轉眼秋光如許。

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