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5・旺報-專題報導

2018-09-15・旺報-專題報導
青少年手機成癮 兩岸共同問題

陸留守兒童偷偷儲值20萬人幣 台3成國高中生沉迷

智慧型手機盛行後,青少年各個成了「低頭族」,在兩岸衍生不少社會問題。湖南郴州一所農村中學的老師吳耀娟表示,學校內8成都是「留守兒童」,其中大部分的學生都有手機,每個人暑假的作息都是從早玩手機到晚。另據教育部2017年統計,台灣國高中學生具有手機成癮傾向的人數接近3成。據推測,國高中生比起國小學生來說,較不易受到家長限制,因此手機成癮程度較高。

湖南岳陽17歲的農村少年小濤(化名)沉迷手機,日前以絕食要脅父母,最後2個月內花了2萬元(人民幣,下同)在直播APP上。像小濤這樣患有「手機病」的學生不在少數,尤其在大陸偏鄉農村中更多,讓師長憂心忡忡。

1月10日,福州青年專注用手機玩遊戲。(中新社)
1月10日,福州青年專注用手機玩遊戲。(中新社)

買手機當獎勵

「絕大多數孩子會強烈要求在外打工的父母買手機。」吳耀娟指出,她曾有學生上學期化學都能考到80分,下學期後就只能考40,「後來我才知道,因為第一學期考得好,媽媽獎勵1支手機,然後孩子常常玩遊戲到凌晨1、2點」。
大陸青少年的「手機病」,在春節迎來最高峰。大陸反網癮社會組織的志工廖秋斌指出,有些家長趁著春節回家,手機偷偷被孩子拿去儲值,金額最高達20多萬元,事後跟遊戲公司理論時,卻發現這些小公司撈一票後就「神隱」。
對於手機成癮問題,廖秋斌建議,家長首先可以求助專門機構,以專業與科學方式看待孩子的「手機病」;另一方面,家長鼓勵孩子參與現實生活的社交,多給予陪伴與關懷,以養成正確的價值觀。

台灣逾3成學齡前孩童有網路成癮現象。(本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逾3成學齡前孩童有網路成癮現象。(本報系資料照片)

家長以身作則

台灣青少年的手機成癮情況與大陸相似。據教育部2017年發布的《台灣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調查結果》,約1成左右的學生有網路沉迷傾向,也就是說每10個中小學學生,就有1個可能會發展成網路沉迷。在智慧型手機沉迷現況調查中,國高中生具有智慧型手機沉迷傾向的人數接近3成。
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周倩表示,學生在網路沉迷或是智慧型手機沉迷傾向的分析上,都顯示只要家長適當管理孩子,學生網路沉迷的情形就會比較低。
但在此調查中,有三成的國中小學生表示「家長會限制用手機或電腦,但自己會繼續使用」。周倩建議,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手機與網路使用的規範,並且以身作則共同執行。

一名雲南青年吃飯時用手機看直播。(中新社資料照片)
一名雲南青年吃飯時用手機看直播。(中新社資料照片)

(記者/賴志昶)

旺報觀點─挽救i世代健康 向法國取經

iPhone新機揭曉、價格再創新高,也讓全球「果粉」的信仰又一次面臨考驗。然而,iPhone新款屢創天價,恐為青少年手機成癮,幕後推波助瀾的間接「幫兇」之一,所造成的影響,不光是敗家趕流行而已,更可能導致傷身傷心。
加州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心理教授Jean Twenge曾形容,一路使用iPhone長大的「i世代(iGen)」,瀕臨數十年來最嚴重的心理健康危機。「i世代」精神狀態的高度惡化,以iPhone為代表象徵的智慧手機,絕對難辭其咎。
兩岸青少年手機成癮、網路霸凌問題均日益嚴重,因而出現憂鬱症、自殺傾向更是屢見不鮮。許多父母發現,子女片刻離不開手機,日常生活變得容易分心、陷入憂鬱。統計數據顯示,近3成台灣國高中生有手機成癮傾向。
不僅青少年本身對手機又愛又恨,有時甚至期盼能回到沒有社群媒體、沒有手機的日子;手機成癮現象也引發心理學者的重視與探討。今年1月加州教師退休基金曾去函蘋果,指兒童、青少年使用手機恐有意料之外副作用,要求蘋果對此展開研究,並提供新設定,限制孩童使用智慧手機的時間與接觸內容。
法國將自新學年起正式推動,禁止15歲以下的學生在校使用手機與平板電腦等行動上網裝置。兩岸青少年學子手機成癮問題亦相當普遍,不妨考慮引進法國挽救「i世代」身心健康的相關做法。

(記者/賴廷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