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7・旺報-綜合報導

2018-12-17・旺報-綜合報導
長江運量成長66倍 世界內河第一

陸改革開放40年 激發「黃金水道」貨運活力

大陸改革開放40年,激發出長江幹線貨運活力,年貨運量增長66倍,目前已連續多年位居世界內河第一。大陸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局長唐冠軍12月16日表示,長江是橫貫大陸東中西部的水運大動脈,躋身世界上運量最大、通航最繁忙的河流,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水道」。

40年來,長江航運基礎更加堅實。長江航道通航條件和保障設施大為改善,長江口深水航道全面建成,南京以下12.5公尺水深航道貫通,荊江「瓶頸」被初步打通,上游航道整治穩步推進,幹支聯通成網,長江幹線全面建成高等級航道,並實現晝夜通航,通航能力大幅提升。

長江三峽五級船閘。(新華社資料照片)
長江三峽五級船閘。(新華社資料照片)

5萬噸海輪直達南京港

目前,5萬噸級海輪可滿載直達南京港;南京至武漢航段可通航5000噸級海輪;武漢至重慶可通航5000噸級單船和萬噸級船隊;重慶以上航段實現了1000噸級船舶通航。三峽大壩建成形成優良的庫區航道;葛洲壩三線船閘、三峽雙線五級船閘和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升船機建成並投入運行。

2017年5月2日,三峽船閘累計貨運量突破10億噸,船舶循序通過三峽五級船閘。(新華社)
2017年5月2日,三峽船閘累計貨運量突破10億噸,船舶循序通過三峽五級船閘。(新華社)

沿江經濟1年貢獻8940億

「40年的改革發展,激發長江幹線貨運活力。」唐冠軍表示,長江幹線年貨物通過量大幅增長,從1979年的0.4億噸增長到2017年的26.9億噸,增長66倍多,並連續多年位居世界內河第一;三峽船閘年貨物通過量從0.34億噸增長到1.42億噸,增長3倍多;規模以上港口輸送量從0.8億噸增長到24.7億噸,增長近31倍;貨櫃由3.7萬TEU增加到1750萬TEU,增長472倍。液貨危險品運輸、商品車滾裝運輸和載貨汽車滾裝運輸等各種專業化運輸形式也全面發展。
舉例來說,沿江經濟社會發展所需85%的鐵礦石、83%的電煤和85%的外貿貨物運輸量(中上游地區達90%)主要依靠長江航運來實現;全行業從業人員超過200萬人,間接帶動就業超過1000萬人;每年對沿江經濟發展的直接貢獻達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台幣8940億)以上,間接貢獻達4.3兆元以上。

7月25日,無人機拍攝的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動化碼頭。 (新華社)
7月25日,無人機拍攝的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動化碼頭。 (新華社)

發展3大航運中心5自貿區

在發展過程中,長江港口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億噸大港從無到有,現在達到14個;萬噸級生產性泊位從寥寥無幾發展到587個;長江幹線形成了三大航運中心、5個自由貿易區、22個主要港口、26個水運開放口岸。長江水系14省市擁有內河貨運船舶近12萬艘,船舶大型化、專業化、標準化水準日益提升,長江幹線貨船平均噸位從改革開放初期150噸提升到1780噸,增長近11倍,居世界先進水準。(記者/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