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9・旺報-綜合報導

2018-12-29・旺報-綜合報導
愛情草食現象 吹向大學校園

調查顯示:逾4成大學生沒戀愛經驗

戀愛不再是大學生必修學分?世新大學公布2018年當代大學生的愛情理想與現實結果顯示,沒有戀愛經驗的大學生超過4成,且逾7成學生面對愛情稱隨緣,呈現愛情草食現象,可有可無。學者認為,由此反映情感教育不足,青年才認為愛情不重要。

世新大學愛情教育與研究中心調查全國大專生,自11月中旬展開調查,共發出1255份實體問卷,網路問卷則回收1065份,其中男性413份(40.8%)、女性600份(59.2%),樣本學生分布全台21所大學,普通大學學生總數為717人,科技大學學生數為347人。

逾7成對愛情隨緣

調查結果顯示,在婚姻計畫方面,大學生有結婚計畫為53.9%,沒有結婚計畫為7.3%,另有38.8%的人表示不確定;至於現有戀愛狀態,41.1%的大學生完全沒有經驗,而在未來的戀愛計畫方面,6.8%的人不想談戀愛,表示隨緣的更高達76.38%,台灣青年面對愛情,態度呈草食化現象逐漸明顯。
另一方面,有結婚計畫的大學生占53.9%,以及有結婚計畫,又有生育計畫占30%,無結婚計畫占7.3%、無生育計畫為19.8%,而有結婚計畫,但無生育計畫則為10.4%,加總後3項沒有生育計畫的部分則占30.2%,少子化與老人化問題未來恐加劇。
調查更深入探究大學生的愛情問題,此部分則以量表來呈現,數值以1到5分作為量尺,評量愛情或相關議題的滿意度、必要性、重要性、強度或程度,數值越大表示越高或越強。
其中討論大學生如何思考愛情的重要性,此部分獲得3.41分,代表大學生普遍認為愛情很重要,但滿意度偏低,僅獲2.78分,推斷起來應該與其努力程度(2.69分)與主動性(2.54分)不足有關。

情感教育亟待加強

至於近年來教育部力推情感教育,但大學生對於學校提供愛情教育或輔導的感受程度僅2.72分,而在求學過程所接受的「感情生活教育(情感教育)」評價,只有2.24分,顯示感情生活教育基礎薄弱。
世新大學愛情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詹昭能表示,依照調查結果來看,仍有許多人在兩性關係中徬徨無依,甚至近年來,無論是未婚或已婚的,感情生活問題事件頻見媒體社會新聞版面。
詹昭能認為,台灣社會該強化的不是性別平等教育,而是人際相處之道,與其無限上綱性平教育,不如從加強感情生活教育,以及人際關係教育做起,教育部應檢討並且改變「重性別平等教育、輕感情生活教育」的政策思維與實務,引導大眾認真對待戀愛。

陸婦科醫生進大學 開講性教育

大學生談戀愛不是新鮮事,但大陸社會缺失情感教育與性教育,且受到家長反對,難在校園推廣,近年因此不少學者專家甚至醫生,主動前進校園開課談性,盼替青年學子建立起正確的兩性與性知識,像是衢州學院則邀請當地知名婦科醫師開講座,講授性教育、婦科疾病、生理健康等題材,在校內成為熱門課程。
論及情感與性相關議題,大陸社會依舊傳統,不只性別刻板印象難被導正,性教育在校園推廣更是困難重重,對此,大陸知名性學專家、北京林業大學性與性別研究所所長方剛多次向外傳達,家長的反對,推廣性教育及導正情感教育因此不易進行。
據《衢州晚報》報導,談戀愛對大學生來說並非新鮮事,但衢州市中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王芸直說:「年輕人來流產的太多了!」時下年輕人的情感與性觀念較開放,「但深度性教育還是缺失的,如果能把這些知識補上,也可以避免一些對她們年輕的身體造成損傷。」
為了導正大學生的觀念,包含王芸在內,共有4名婦科醫師「組團」,前往衢州學院開辦講座,課程則以性教育為主題,衢州學院教務處處長吳以莉說,講座開設在每周二、四晚間舉行,並採取實行小班化教學,由四名醫師每周輪流上課,講座也是借鑒德國性教育理念,從性教育切入,對婦科疾病、生理健康等進行宣教和交流,深受學生喜愛。

(記者/李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