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6・旺報-綜合報導

2019-01-16・旺報-綜合報導
兩岸藝博會爆量 在地畫廊邊緣化

新的藝博會湧現,即將開幕的台北當代藝博會,國際及兩岸知名畫廊齊聚,但也有些畫廊在此時選擇暫停參與各大藝博會,原因就在於藝博會愈來愈多,參與的有效性反而遞減。

去年11月原訂參加上海西岸藝博會的站台中國當代藝術機構,突然對外宣布暫停參加各類藝博會,包括退出今年3月的香港巴塞爾,該畫廊總監陳海濤坦言,博覽會愈多,畫廊參與的有效性卻未必愈來愈大。不僅今年在台有諸多藝博會齊聚,去年大陸可謂藝博會爆量的一年,新增了藝覽北京、北京當代、北京城市博覽會、藝術成都、南京揚子當代藝博會、藝術西湖‧國際水墨博覽會等,而上海的西岸藝博會也晉升國際水準。

大陸站台中國當代藝術機構宣布退出國際藝博會。圖為「站台中國」內展覽一隅。(取自新浪微博@站台中國)
大陸站台中國當代藝術機構宣布退出國際藝博會。圖為「站台中國」內展覽一隅。(取自新浪微博@站台中國)

相對於藝博會的熱,市場則是相對的冷,橘園國際藝術策展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徐孝貴就直言,台灣的藝術市場已低迷多年,「如今有個被關注、討論的話題,不論效益如何,仍是好事。」而大陸「2018年畫廊生存調研報告」顯示,北京的畫廊有超過6成過去3年僅收支平衡或偶有盈利。

過去一些畫廊在市場遇冷的情況下選擇多多參與藝博會,然而在具備國際水準的西岸博覽會上,一些在地畫廊則明顯感受,無論參展的占比或整體的銷售情況,國際畫廊具有明顯優勢,反而有邊緣化的情況,在藝博會爆炸時期,本土畫廊參與與否成了取捨策略,陸博而勵畫廊合夥人賈偉則分析:「博覽會仍會是畫廊收入的主要核心,但是未來有沒有必要參加那麼多,用什麼方式參加不同地域的博覽會,適應不同群體,則是畫廊需要慎重考慮的。」

(記者/李怡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