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說到,宋代大大小小節日豐富,且逢節必休,林林總總加起來一年居然可以休到120多天。要是在宋代當官,遇到皇帝先祖的逝世紀念日,還可多放幾天假。但到了元代,這些「好康」大部分都被取消了。
元朝皇帝認為生命在於運動,工作就是休息。全年假期竟砍到只剩16天。
公元1264年,是對忽必烈極其重要的一年,歷經四、五年征戰,終於擊敗另一名汗位競爭,自己的弟弟阿里不哥。此時的南宋政權已是岌岌可危,勉強享受臨安最後十幾年光景。解決內患的忽必烈開始從容規劃新秩序,其中一項就是官員休假制度。
元代沒有黃金周
同年八月,忽必烈頒布一道規定;京府州縣官員,每天必須「參議詞訟,理會公事」,但「若遇天壽(皇帝生日)、冬至,各給假貳日;元正、寒食,各叄日;七月十五日、十月一日、立春、重午(端午)、立秋、重九(重陽)、每旬(按,1旬是10天),各給假壹日」。
忽必烈受漢文化影響,宋朝滅亡後,元朝大致保留了宋代的機構和全部行政官員,也沿襲了唐宋「十日一休沐」的旬假制度,不過節假驟減。從這道規定中可以看出,天壽是皇帝生日,其餘節假則是傳統節日,假期加起來共16天,加上旬假36天,元代初年的全年公休假期只有52天,比宋朝少了一半還多,並且「公務急速,不在此限」,也就是遇上急事就不能放假了。
這條規定還涉及了官員的病假,如果在外地出差病倒,要通知當地政府驗治,病好了之後還得帶著病歷本回來。結果8年後病假成了被官員作為偷懶的藉口,於是朝廷又下了新規定,凡官員請病假,只要超過100天,即停發俸祿,且自停發日起,無論官員身體狀況如何,限期12個月內必須復工。
假少了,病假又不好請,官員難免產生意見。到了1277年,根據中書省的建議,忽必烈又頒令將旬假每月3天改為5天,每月初一、初八、十五、二十三和乙亥日(按,乙亥日為第12日)休息,接近了漢代五日一休沐的頻次。
只准漢人丁憂
值得一提的是,元代原來是沒有丁憂(按,丁憂為遭遇父母的喪事)制度的,但後來對於大量漢族官員丁憂的傳統,給予默認,讓漢族官員丁憂者准許請假。之後朝廷對喪假作出正式規定,「祖父母、父母喪假限三十日,遷葬祖父母、父母假限二十日」且官吏如犯了事,正趕上父母身故,可先丁憂,之後再追責。但為了保護原本民族的文化習俗,元代政府還專門規定蒙古、色目人不能仿效漢族丁憂。
另外,還有一項有趣的事,元代是沒有元宵節的,因元宵音似元銷,像在詛咒元代銷亡,所以將所有與元宵有關的節慶活動等全部刪除。元代至終,都沒有慶祝過元宵節。
(編輯/蕭民傑)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