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0・旺報-綜合報導

2019-12-20・旺報-綜合報導
我在秦陵修文物 心細還得耐寂寞

出土兵馬俑遇掉色 殘片歸類就耗掉半年

去陝西旅遊,「看兵馬俑」幾乎是必備選項,站在兵馬俑一號坑前,總會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一排排列隊整齊的陶俑,彷彿又把人們帶回了秦帝國。如今,距離兵馬俑被發現已有40多年的時間,但它們依然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近日,大陸陝西省西安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內的文物保護部修復師劉江衛揭祕了當年修復兵馬俑背後的故事。

劉江衛說,他第一次單獨主持一號坑陶俑的修復保護工作時,遇到最難的問題是對「顏色」的保護,兵馬俑在燒製好後,首先在表面塗刷一層生漆層,然後在此之上再進行彩繪,陶俑出土後,溫濕度發生較大變化,有些彩繪層在很短時間內就會發生捲曲脫落。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護部修復師劉江衛。(取自中新網)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護部修復師劉江衛。(取自中新網)

此外,數量巨大的殘片也讓劉江衛很困擾,琢磨許久後他決定,先讓組員將殘片歸類,不過光是歸類,就花掉了半年時間,在正式修復時,每個陶俑要從腳部往上拼,先用紮帶臨時固定,等整個形狀基本拼對出來再黏接,而每一塊碎片由於之前有歸類,找起來效率高了許多。

反覆摸索合理修復法

1998年7月至1999年1月,一支大陸考古隊對秦陵的陪葬坑進行考古挖掘工作,當時出土了大量石質鎧甲和石冑,石鎧甲坑也是秦始皇帝陵相關考古發掘中第一次有文物保護修復人員直接參與,劉江衛也剛好在這支考古隊當中,他與團隊將出土的甲片各個拍照、編號,發現石鎧甲中大部分是札甲,也有做工精緻的「魚鱗甲」,應該是高級將領所穿,在四個多月時間內,他們反覆摸索合理的修復辦法,最終取得成功。
如今,劉江衛的主要工作是對外援助──作為陶質彩繪文物保護大陸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的專家、「名醫」,幫助來自全大陸各地進行陶質文物修復,以及相關技術指導、培訓,他的「文物病人」則來自青州、六安、焦作、咸陽、榆林等地。

細小失誤恐致大損失

此外,劉江衛說,做修復保護工作的人就要耐得住寂寞,他們面對的是已經很脆弱的文物,就如醫生面對得了重病的病人一樣,來不得一點馬虎,操作上任何細小的失誤,極有可能導致非常大的損失。

(記者/林至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