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4・旺報-專題報導

2018-09-24・旺報-專題報導
在陸台灣研究 如帶刺玫瑰

涉台青年學者直言尺度小發表難 卻具魅力

台諜新聞發酵,讓兩岸的台生陸生圈都心有疙瘩,一位曾在淡江大學交換的上海涉台青年學者有感而發,直言在大陸台灣研究太受政治形勢影響,尺度小、發表難,尤其隨著兩岸網路資訊暢通,讓許多大陸人對台灣的美好想像幻滅,加上兩岸實力消長,建構了在大陸不利於台灣的輿論空間;但他也強調,正是因為兩岸關係的特殊性和複雜性,讓台灣研究猶如帶刺玫瑰,極具魅力。

上海交通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助理、博士生王曉笛,2014年在碩士班時,曾到淡江大學交換一學期,談起台諜案,他不否認有政治影響,但也不支持陰謀論;他認為隨著兩岸交往深入,播出日又時逢國防教育日,其宣傳性和教育性,應大於政治性。

時刻堅守政治紅線

▲上海交通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助理、博士生王曉笛表示,在大陸從事台灣研究如「帶刺玫瑰」。(記者陳君碩攝)
▲上海交通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助理、博士生王曉笛表示,在大陸從事台灣研究如「帶刺玫瑰」。(記者陳君碩攝)

未來志在從事台灣研究的他,直言台研是個側重政策性的領域,很難將其視作一個純粹的學術問題,討論空間會有一定限制,且由於歷史包袱和民族情感的原因,台灣問題更顯敏感。大陸學者要在心中時刻堅守政治紅線,不能任意發揮。

「尺度小,發表難,大家為了生存各顯神通」,他注意到台研領域基本上都是「左右開弓」,有的懂美國,有的日本通,許多學者從容地在各領域遊走,有事才端出台灣研究的頭銜。

不過王曉笛發現,近年來大陸對台灣的民意不太友善,蔑視、仇視增多,網上還充斥著武統言論,他分析,隨著兩岸實力對比明顯傾向大陸,大陸民眾更加自信,而台灣問題的久拖不決,一定程度上會刺激急切情緒。

兩岸問題特殊複雜

他直言,這兩種情緒交織在一起,建構了不利於台灣的輿論空間,媒體的市場導向又膨脹和鞏固了這個場域,涉台言論尺度更受限縮,「趨向一種自娛自樂性的封閉,人們相信也樂於看到台灣整體的崩壞,而忽略台灣在許多微觀領域,其實還領先大陸不少。」

不過也正是因為兩岸問題的特殊和複雜性,讓台灣研究的困難程度,超出了學術汗水的純粹,王曉笛說,玫瑰是帶刺的,對每一個熱衷台灣的人而言,都是一種誘惑,就算在大陸的台灣研究者會像三明治般被夾在中間,「但上下壓力滲出的醬香,會更甘甜!」

(特派員/陳君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