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單口徑的無線電望遠鏡,位於貴州平塘的「中國天眼」(FAST),2017年10月宣布探測到首批脈衝星,然而「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卻未能等到初試啼聲的成果,即於當年9月15日病逝。以南仁東的生命故事、「中國天眼」誕生歷程為主軸,電視劇《中國天眼》將於4月2日開拍,預計10月殺青、報送央視備播。
「中國天眼」為500米口徑球面無線電望遠鏡,也是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的無線電望遠鏡,2016年9月25日在貴州平塘落成。「中國天眼」主要用途為巡視宇宙中的中性氫、觀測脈衝星等科學目標,以及太空飛行器測量與通訊等應用目標。目前已發現數十顆新的脈衝星,並可望今年內完成驗收,向大陸全國的天文學家開放使用。
小行星命名南仁東星
被尊稱為「中國天眼」之父,享年72歲的天文學家南仁東,生前主導提出運用貴州省喀斯特窪地當成望遠鏡台址,自論證立項至選址建設,前後共計歷時22年。在南仁東主持擘畫下,不僅攻克一系列的技術難題,也為「中國天眼」的誕生發揮臨門一腳的關鍵作用,最終實現大陸擁有世界一流水準望遠鏡的夢想。
「南老師20多年只做了這一件事。」南仁東的同事與學生追憶當年,「為了選址,南老師當時幾乎踏遍了那裡的所有窪地。」2017年11月,大陸中宣部追授南仁東「時代楷模」的榮譽稱號,2018年9月30日,首座南仁東塑像在大陸中科院落成。
2018年10月15日,位於「中國天眼」的第二座南仁東塑像舉行落成儀式,中科院國家天文台並同步公布,將國際永久編號第79694號小行星命名為「南仁東星」,向「中國天眼」之父致敬。如今,40集的《中國天眼》即將於平塘開拍,不僅為貴州省慶祝中共建政70周年的重點獻禮劇,也名列央視2019年度電視劇重點選題。
落成第一年 引24萬遊客
當初「中國天眼」的完工啟用,也徹底改變了平塘──FAST落成1年內,吸引24萬遊客造訪參觀。「天眼景區」所在地與鄰近各縣均為國家級貧困縣,在貴州規畫下,將望遠鏡所在地打造為天文科研、科普旅遊及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環繞其建設出「天文地質」特色小鎮集群,整體帶動包括平塘縣與鄰近的惠水縣、羅甸縣部分鄉鎮的經濟發展。
為避免「中國天眼」接收、分析宇宙深空中傳來的微弱電磁波信號,可能受到的外在干擾,大陸國家天文台與當地的平塘縣政府保持密切溝通,採取一系列有針對性的保障措施,當中除立法保護「天眼」電磁波寧靜區的運行環境,並規定每天進入核心區觀景台的遊客不得超過2000人。
除此之外,進入「中國天眼」核心區的遊客,均被強制必須寄存手機、照相機等電子設備,觀景台亦安排專人透過經無線電管理部門檢測過的機械相機,提供相關的拍照服務。
(記者/賴廷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