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7・旺報-綜合報導

2019-08-07・旺報-綜合報導
陸繫非洲金腰帶 鐵路連結兩大洋

橫貫東西 途經四國鐵路首次互聯互通

在非洲的土地上,中國人用鐵路連接大西洋與印度洋!「非洲之傲」旅遊列車穿越印度洋畔的坦尚尼亞舊都三蘭港,途經尚比亞、剛果,歷經約4300公里行程後,當地時間7月30日上午抵達大西洋沿岸的安哥拉港口城市洛比托,橫貫非洲東西,連接兩大洋、四國的鐵路首次互聯互通。

這條讓坦尚尼亞、尚比亞、剛果、安哥拉四國鐵路首度得以聯通,被譽為非洲騰飛的「金腰帶」,奠基於大陸政府援建的坦尚鐵路,以及由中國鐵建承建的安哥拉本格拉鐵路。建於1970至1975年的坦尚鐵路,被非洲民眾稱為「自由之路」,不僅為中共建政後第一個對外援助項目,也是迄今最大的整套對外援助項目。

工程暗藏千萬地雷

坦尚尼亞、尚比亞兩國獨立後,曾數度向蘇英德法與世界銀行尋求修建鐵路的協助,因鐵路長達1800多公里,且地形複雜、施工難度大,當時蘇聯、西方國家均予以拒絕。1965年坦尚尼亞首任黑人總統尼雷爾首度訪問大陸,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結果中共領導人毛澤東一錘定音:「我們一定要幫你們修建這條鐵路」。
中國政府提供無息貸款,先後派出工程技術人員約5.6萬人次,各類專家近3000人次,如今在坦尚尼亞中國援坦專家公墓,共安葬興建過程中犧牲的69位中國專家、技術人員與工人。坦尚鐵路的起點沙蘭港車站,候車大廳樓梯兩側依然掛滿中非友誼的新華影廊,月台下的軌枕上依稀可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制」字樣。
安哥拉本格拉鐵路最早1902年起由葡萄牙殖民者修建,1929年通車至剛果邊境,興建過程長達近30年。受限於沿線沼澤、原始森林等特殊地形影響,開通後時速僅30公里。安哥拉曾一連數十年戰火綿延,兵家必爭的鐵路難逃厄運,遭受嚴重損毀、被迫停運。
結束內戰後的安哥拉阮囊羞澀,尋求歐美的經濟援助未果,中國提供資金、施工援助。戰後的安哥拉埋有1500至2000萬顆地雷,許多尚未引爆的地雷集中於本格拉鐵路沿線,原本被視為不可能完成的工程;鐵路每向前延伸一公尺,均需由安哥拉國家排雷局先行開道。

▲橫貫安哥拉全境的本格拉鐵路。(新華社資料照片)
▲橫貫安哥拉全境的本格拉鐵路。(新華社資料照片)

帶路在非最佳見證

2015年2月建成通車的本格拉鐵路,由中國鐵建勘察設計、興建,全長1344公里、橫貫安哥拉全境,西起大西洋的港口城市洛比托,向東直抵與剛果接壤的邊境城市盧奧,全部採用中國標準、中國技術、中國裝備,不僅是安哥拉線路最長、速度最快、規模最大的現代化鐵路,也是中企本世紀海外一次性建成最長的鐵路。
10年的興建過程中,共計近10萬當地員工參與,並培養出逾萬名的電焊、機械操作、通信電務等專業技工。迄今本格拉鐵路累計運送旅客近420萬人次,貨運量超過29萬噸,成為剛果、尚比亞等內陸國家的重要出海通道,大幅降低出口成本,也順勢帶動沿線經濟發展。
專家學者指出,僅中國鐵建一家公司,即在非洲修建鐵路近1萬1000公里、公路超過4800公里,在奈及利亞當地雇用多達2萬人,在衣索比亞、坦尚尼亞的外籍員工也分別有3600與2400多人,一些海外市場的當地員工更占到90%,堪稱「一帶一路,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非洲當地的最佳見證之一。

(記者/賴廷恆)

小靈通 非洲版兩洋鐵路

2019年7月30日上午,「非洲之傲」旅遊列車駛入安哥拉本格拉鐵路洛比托火車站,列車15天前自印度洋沿岸的坦尚尼亞舊都三蘭港出發,途經坦尚尼亞、尚比亞、剛果及安哥拉四國,全程約4300公里,抵達大西洋沿岸的港口城市洛比托,首次完成鐵路客運連接大西洋與印度洋,成為非洲版「兩洋鐵路」。(賴廷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