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3・旺報-專題報導

2019-11-23・旺報-專題報導
兩岸電影放眼世界 培養產業人才

比照國際格局 匯集相關業界、影人交流

金馬獎、金雞獎分別是台灣及大陸影壇的重要獎項,兩個主辦單位都比照四大國際影展,競逐影壇榮耀之餘,為擴大對全球市場的影響力,分別舉辦影展、論壇、創投會議等活動,匯集國內外電影專業人士與學者,科技、金融等周邊產業進行交流,討論產業議題,確認未來發展方向。

2019台北金馬影展11月7日至24日展開,今年開幕片由導演張作驥與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呂雪鳳三度合作的《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榮膺,閉幕片則是導演林書宇集結2位金馬影后張艾嘉、李心潔與日本影帝阿部寬的新作《夕霧花園》。

此外,也規畫數個不同的展映單元,例如「4X相識」單元,邀4名導演拍攝4支短片向台語片致敬;與司法院合作「司法X金馬」單元,播映《戴腳鐐的女孩》、《佩圖尼亞神加持》、《被沉默的女人》、《魔鬼辯護人》、《判決之後 Verdict》、《那一夜》和台灣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思考死刑、罪與罰的界限與人性。

▲電影《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劇照。(取自豆瓣網)

台予專家指導機會

另外,11月19日至21日登場的金馬創投會議與10月26日至11月23日舉行的第11屆金馬電影學院,分別給予有志於電影創作的工作者,尋找資金與接受華語區優秀電影人指導、培訓的機會。

金雞獎的格局較大,以放眼全世界及建立電影工業為主軸,今年將舉行各類活動66項,包括電影節開、閉幕式以及頒獎典禮等25項主體活動,其中也涵蓋9場論壇,從回顧新中國電影發展史到展望新時代電影發展,從關注導演個性表達到思考演員的自我修養,從探討觀眾觀影需求的變化到尋找金融推動電影發展新思路,全方位、全領域關注中國電影如何更好看。

▲電影《魔鬼辯護人》劇照。(取自台北金馬影展官網)

陸探討未來電影發展

今年金雞獎也首次舉行18項系列活動,聚焦產業發展和人才培養,包括青年導演訓練營、中國電影教育與產業發展論壇、行業對話:「法律+」與電影工業論壇、「重構電影想像‧手機電影主題論壇暨新影像‧手機影片競賽」等,提升主辦城市廈門的市民參與感和獲得感。(記者廖慧娟/專題報導)

▲電影《被沉默的女人》劇照。(取自台北金馬影展官網)

旺報觀點—-金馬染政治 埋下未知隱憂

從2000年納入全球說華語、華語工作者所拍的作品參加,金馬獎儼然成為華語影壇最要的年度盛事,包容性強,參賽作品多元豐富,評審過程公平、公正,是備受推崇的特色,吸引大陸、香港,乃至新加坡、馬來西亞,甚至歐美的華語作品參賽。
大陸影壇近年發展迅速,官方政策支持、社會熱錢湧入,作品百花齊放,其中不乏台灣影業幕前幕後的力量挹注,壯大了大陸影業,也讓兩岸看到藝術文化交流的成果。
自2005年開放大陸電影參加金馬獎後,大陸作品及從業人員年年抱回大獎,最佳劇情片、導演、男女主角等重要獎項也常無法留在台灣,因而被立法委員或網友批評,甚至酸言要金馬獎「別辦了」,但在某方面也促使台灣新一代影人的覺醒與學習。
雖然外界多所批評,但金馬獎依然照既定軌跡前進,只是這個堅守多年的獨立、超然地位,卻在第55屆金馬獎毀於一旦。
在台灣,只要涉及兩岸議題,政治影響力無所不在,包括金馬獎,只是大家不願捅破那層窗紙,讓影人可以盡情在作品中抒發理想、理念,對國家、社會的看法,若能在金馬獎舞台占有一席之地,也代表創作者的理念與技術有異於其它競爭者的特色,得到高度肯定。
但1個人樂而忘形的行為,卻打破前輩影人們花5、60年,建構金馬獎為華語影壇最崇高獎項的努力,為未來的金馬獎埋下未知的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