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30・旺報-綜合報導

2019-04-30・旺報-綜合報導
出遊網購搶便宜 當心被電商坑殺

陸企利用大數據 依使用者形象調整價格

大陸五一長假將臨,消費當心被大數據「殺熟」。原應被商家優待的老熟客,過去1年內,包含飛豬、京東、攜程、滴滴、美團等知名電商,全被質疑有「殺熟」行為。近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率先行動,發布大數據「殺熟」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被調查者經歷過相關問題,更以網購、線上旅遊和網約車是3大領域重災區。

例如線上旅遊平台去哪兒、飛豬,則存在訂單資訊無法修改、收取高額退票費等問題。北京消協建議應關注大數據「殺熟」問題,建立失信黑名單,並訂定「殺熟」判斷標準,對大數據的法律屬性和使用範圍給予規範。

電商工作人員在與客戶線上洽談。(中新社資料照片)
電商工作人員在與客戶線上洽談。(中新社資料照片)

不知不覺被漲價

據《中外管理》報導,儘管在報告發布後,各家互聯網高管再三強調「自家不存在價格歧視及大數據殺熟」,卻缺少有力論證解釋;另一邊消費者也不相信在沒有監管情況下,科技寡頭能有多大的自覺性。

大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說,所謂大數據「殺熟」,就是透過大數據分析使用者習慣、區分使用者群體,再依照使用者形象,推送不同價格商品。在這樣隱蔽的情況下,消費者往往不知不覺「被漲價」。

《中外管理》透過自行調查發現,假期要去趟美國,結果同一趟航班,第一次查是一個低價,第二次查價就開始上漲,多次檢索之之後,系統價格就居高不下。但換個便宜的手機、用另個號碼再搜尋一次,機票價格竟又重新跳回低價。

實際上,大數據「殺熟」在技術上不難實現。例如在分析過程中,商家會據地理位置分配到富人區,看到的商品價格自然就會有不同程度上漲,加上很多網路公司已有20多年歷史,獲取海量使用者數據,對用戶的消費習慣、決策心理越熟悉,越有「殺熟」條件。

觀眾在香港國際旅遊展上的一展區參觀。(新華社資料照片)
觀眾在香港國際旅遊展上的一展區參觀。(新華社資料照片)

價格歧視即違法

陳禮騰認為大數據是把雙刃劍,用得對可以更好地為消費者提供服務;若利用老顧客對平台信任和忠誠度,刻意推送不同價格,就是明顯的價格歧視。以這種方式獲利一旦被發現,最終是平台用戶流失與商譽下降。

但具體來說,透過大數據「殺熟」是否違法?陳禮騰說明,如果同一平台內,針對不同的消費者制定有差異的價格,那就是違法。

(記者/吳泓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