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7・旺報-綜合報導

2019-08-17・旺報-綜合報導
《上海堡壘》失利 鮮肉電影末日?

上映8天票房僅1.2億人幣

大陸官方禁炒星、禁止「唯流量論」等政策影響下,影視產業從2010年盛行至今的「流量明星+大IP」的行銷套路已經明顯失靈,從籌備6年、投資3.6億元(人民幣,下同)、流量明星鹿晗主演的科幻愛情戰爭片《上海堡壘》,上映8天票房僅1.2億元,豆瓣評分3.2就是最好的證明。
該片8月9日上映,,近13萬用戶的評分中有超6成的用戶打了1分,豆瓣顯示《上海堡壘》好於1%的科幻片、好於0%的愛情片此事也掀起「流量電影的倒掉」討論,甚至有網友提出「流量明星變成觀影避雷針」、「象徵鮮肉電影末日的到來」等熱議話題。

6千萬粉絲 無力回天

《上海堡壘》失利,劇情中把科幻元素當噱頭,角色設定粗糙,細節不合理,無法說服觀眾、引發共鳴是主因,但更多評論認為鹿晗的演技及行銷作用是該片最大的爭議焦點。
大陸官媒及影評人表示,鹿晗擁有逾6000萬微博粉絲,曾留下「最多評論的博文」金氏世界紀錄,但《上海堡壘》僅有幾百萬觀影人次,說明粉絲並不能直接轉化為觀影族群。事實上,粉絲轉化電影觀眾失利一事,鹿晗不是大陸首例。
2017年楊洋、劉亦菲主演的電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上映,粉絲砸錢「鎖場」(每場次買數張票,保證該場次放映及排片量),依然不敵同期的《戰狼2》,票房僅5億3454萬元,當時楊洋微博粉絲逾3000萬,後援會、資訊站等粉絲量也在百萬以上,卻難以把「粉絲經濟」轉化為票房成績。

鹿晗擁有超過6000萬的微博粉絲。(取自微博@鹿晗工作室)
鹿晗擁有超過6000萬的微博粉絲。(取自微博@鹿晗工作室)

流量+IP模式 失靈

「流量明星+IP改編」的模式,2010年左右就開始初現端倪,2014年被視為「流量明星」元年,從2014年至2018年,網路小說IP改編劇逾70%,這類影劇作品超過半數有流量明星參與。透過「流量明星+IP」模式,投資人及影視公司賺飽,但觀眾口碑每況愈下,因此,有人認為這個模式是互聯網資本進入內容產業的一場泡沫,大量資本讓造星帶流量的運動層出不窮。
觀眾口味變化太快、流量明星的更迭也在不斷加快,以致明星的個人紅利十分短暫且難以預測,導致流量明星傾向於在大紅大紫時迅速收割粉絲熱情,以求變現,不大考慮長效效應,以致不少流量明星變成「爛片專業戶」。
或許是品質不佳的作品太多了,觀眾終於學會「內容為王」的核心價值,流量明星牌逐漸失靈,加上大陸官方嚴禁「唯流量論」政策,加上大陸電影票單價逐步提高,觀眾變得更理性,現象級電影《我不是藥神》、爆款電影《流浪地球》、《西虹市首富》、《反貪風暴》等,都鮮少採用流量明星。

流量明星人氣變現 不如實力藝人

鹿主演的《上海堡壘》票房及口碑雙雙爆冷,突顯大陸影視圈「明星並不帶貨、用戶並不買單」的現況,讓行銷行業人員對流量明星的商業價值進行重估,有業者認為市場嚴重高估了飯圈粉絲的規模及持續付費意願。
大陸流量明星的商業價值、帶貨能力更多體現在「非作品」的商業代言,但寺庫發布的《2018微博高端影響力白皮書》卻顯示,流量明星不斷簽約奢侈品品牌代言,但對奢侈品銷售最具促進作用的明星反而是孫儷、彭于晏、小S、舒淇等非流量型明星,亦即明星人氣變現方面,流量明星反而不如實力藝人。
而在電影產業方面,未來口碑行銷會成為判斷一部電影上映初期是否成功的必備條件,而電影觀眾逐潮朝理性化選片、重視內容及口碑的趨勢發展下,流量明星容易招徠「為批評而批評」的黑粉,把影片口碑評價拉低,代表電影宣傳發行商除了行銷電影之外,還要分神打一場飯圈的評分攻防戰,炒高電影知名度的同時也可能帶來惡評,導致電影公司採用流量明星之前,會再三思考。

(記者/廖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