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1・旺報-綜合報導

2019-09-01・旺報-綜合報導
比歐洲早千年 中醫治唇裂有一套

東晉始有記載 唐代修補技術普遍

唇裂是一種口腔頜面部常見的先天性畸形,影響咀嚼和發音功能,給患者造成心理上的負擔。1600多年前,東晉一個叫魏詠之的唇裂患者通過唇裂修補手術治好唇裂,並因此踏入仕途,建功立業,終成大器,演繹了一個勵志故事。
魏詠之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更為不幸的是,他還是位唇裂患者。當時對唇裂有一個歧視性的名稱──兔缺。魏詠之是一個有志氣的孩子,在躬耕之餘還刻苦學習。然而,魏詠之因為唇裂產生了自卑心理,「殘醜如此,用活何為」,他常常如此嘆息。魏詠之18歲時,一個好消息傳到他的耳裡:荊州刺史殷仲堪手下有一批好醫生,其中有人可以治療唇裂。

魏詠之出生貧苦農民家庭,在躬耕之餘還刻苦學習。圖為示意圖。(新華社資料照片)
魏詠之出生貧苦農民家庭,在躬耕之餘還刻苦學習。圖為示意圖。(新華社資料照片)

補好唇裂成大器

雖然魏詠之的家鄉距離荊州千里迢迢,但為了治好唇裂,貧窮的他還是帶上乾糧踏上了漫漫求醫路。魏詠之一路跋山涉水來到荊州。殷仲堪沒有因為門第之見將其拒之門外。經過一番談話,殷仲堪發現這位年輕人志向遠大、學識淵博、性格堅毅,覺得是可造之材,於是命令醫生免費為魏詠之治療。
殷仲堪專門找了間屋子讓魏詠之住下,命令醫生給他治療。手術很成功,術後百日之內,魏詠之只靠喝稀粥活命。百日之後,魏詠之痊癒了,看上去和常人一般。殷仲堪不但沒有收取魏詠之一文錢的費用,還贈給他一大筆錢,作為回家的費用。
治療好唇裂之後,魏詠之的自卑心理也不醫而癒,從此他踏上仕途,從底層官吏做起,為國家屢建功勛。魏詠之去世後,朝廷表彰他的功績,贈太常、加散騎常侍、追封江陵縣公,謚曰桓,成為一代功臣良將的典範。
法國名醫安布洛茲·巴雷(1510-1590)所創的「8」字式縫合線修補唇裂是手術治療唇裂的最早記載。《晉書》記載的魏詠之在唇裂修補術的事跡,比歐洲早了一千餘年,只可惜給魏詠之做唇裂修補術的醫生並沒有留下姓名。

補唇奇方 遠近馳名

到了唐代,出現了專職的整形外科醫生,兔唇的修補也更為普遍。如晚唐詩人方干是一名唇裂患者。據《唐詩紀事》載,由於其患有唇裂,科舉屢屢不中,後來方干遇到了精通唇裂修補的醫生,幫助其修補成功。此後方干專心學問研究和著述,其律詩清潤小巧且多警句,為後世稱頌,謚曰「玄英先生」。
到了明代,對唇裂修補的記載更加詳實。王肯堂的《瘍醫證治準繩》記載了唇裂修補的具體步驟:「若缺唇缺耳,先用麻藥塗之,卻以剪刀剪去外些皮即以絹線縫合……以雞子黃油塗,次以金毛狗脊毛薄摻些於上,次以封口藥塗之,次日以茶輕洗……八日剪去線。」
清代中醫修補唇裂的技術繼續完善。顧世澄《瘍醫大全》對唇裂修補的記載更加言簡意賅:先將麻藥塗於缺唇上,用鋒利的刀刺唇缺處的皮膚,隨即用針穿絲進行縫合,之後塗上調好的相關藥物,等到肌生肉滿,抽去絲線即可。據《日本醫學史雜志》記載,福建福州醫師黃會友有祖傳的補唇奇方,因治療效果好而遠近馳名。琉球國曾特意派醫師魏士哲到福州向其學習。1689年魏士哲學成回國,用學到的技術為琉球王的孫子等5個人做了修補唇裂的手術,成為琉球醫史上大事件。 (取材自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