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8・旺報-綜合報導

2019-09-08・旺報-綜合報導
蒺藜保吉利 平肝又解鬱

蒺藜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常長在荒丘野嶺、田間地頭甚至農家牆頭屋簷。夏天,開出淡黃色花,莢果有4、5個不規則的稜角,長有不對稱的長刺、短刺,銳利堅硬,碰到容易受傷,所以惡名響亮。
蒺藜子倒是中醫常用的一味良藥,炒至微黃色,碾去刺即可,味辛、苦,性微溫,有小毒,歸肝經,有平肝解鬱、活血祛風、明目、止癢之功,主治頭痛眩暈、胸脅脹痛、乳閉乳癰、目赤翳障、風疹瘙癢等。
《本草綱目》載:「古方補腎治風,皆用刺蒺藜,後世補腎多用沙苑蒺藜,或以熬膏和藥,恐其功亦不甚相遠也。」指刺蒺藜有補腎治風作用。
「白蒺藜茶粉」相傳為唐玄宗之女永樂公主所炮製,因其自幼瘦弱多病,長大後,面容枯槁無光,後來經過民間醫生指點,以優質白蒺藜子研碎泡茶飲服,久之身體大好,後來竟出落得如花似玉,豐韻健美。
在古代戰爭中,人們利用蒺藜製造的鐵蒺藜是軍隊中常用的防禦器材,威力無窮,其種類繁多,如布設在水中的「鐵菱角」,聯綴於木板上的「地澀」,攔馬用的「蹄」,在刺上塗敷毒藥的「鬼箭」等。(取材自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