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1・旺報-綜合報導

2019-09-21・旺報-綜合報導
疏經通絡 針灸可治面癱

面癱也叫顏面神經麻痹,是以顏面表情肌群的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常見病、多發病。它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中青年居多,男性略多於女性。
在現代醫學上,面癱病因尚未完全明確,可能主要與冷刺激、炎癥、外傷、腫瘤、先天性發育異常、代謝性疾病等有關。中醫學對面癱早有認識,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其發病因素主要有風寒外邪、肝鬱氣滯、血瘀痰凝等。對於面癱的治療可選用中醫針灸。針刺翳風穴、地倉穴、迎香穴、四白穴、陽白穴、合谷穴、頰車、人中穴、承漿穴等穴位,以祛風散寒、疏經通絡。
中西醫治療面癱能取得不錯的效果。若要減輕顏面神經水腫、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與防治並發癥,可配合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補充B族維他命,抗病毒治療。建議一旦發生面癱就要盡早進行針灸治療,而不是等到7天急性期過後再治療。除了針灸治療,還可配合物理因子治療、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等。
面癱患者還可以做面部按摩,可由嘴角向外眼角方向用推擦法,從而促進面部血液循環,並預防面部肌肉的萎縮,加強面部肌肉功能訓練:可以按眉、皺眉、閉眼、聳鼻、示齒、撅嘴、鼓腮、吹氣的順序進行。
面癱患者在急性期過後應當適當休息,注意面部的持續保暖防止感冒;局部護理患側面部用濕熱毛巾外敷,水溫50至60度,每日3至4次,每次15至20分鐘。(取材自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