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4・旺報-綜合報導

2019-10-24・旺報-綜合報導
故宮保養品高單價 文青也難剁手

爆款銷量成往事 引發IP被玩壞話題

北京故宮博物院文創周邊產品年產值達50億元(人民幣,下同),且不斷跨界開創新產品,但近期卻傳出「故宮IP被玩壞」的說法,17日北京故宮博物院和麗質華堂品牌推出「故宮紫檀」系列護膚品,雖然產生不少話題熱度,但由於此系列產品單價過高,5款護膚用品加上面膜就要價3980元(約新台幣17456元),讓不少文創商品的愛好者打退堂鼓,截至10月21日的銷量,僅有16人購買。

「故宮紫檀護膚品」於17日陸續在大陸多個網路平台販售,截至21日,售價230元的洗面乳僅8人付款;390元的柔膚水3人付款;590元的眼霜2人付款;1290元的精華液1人付款;890元的面膜則一片都沒賣出去,從價格上就能看出此次銷量不佳的原因,且「麗質華堂」這個品牌本身在市場上的知名度也不夠高,同樣的價格已能買到歐美國際大牌的保養品,民眾不買單情有可原。

以市場反應來看,北京故宮文創商品平價類產品較受歡迎,今年推出的美妝產品大多都比不上去年推出的「故宮口紅」成功,10月推出的「鶴禧覺色」系列氣墊粉底霜,售價299元,銷量僅有53個,以故宮為IP的各種文創、聯名產品市場似乎以漸進入平淡期,「故宮出品,必屬爆款」也成為過去式。

民眾更在意CP值

不少大陸網友表示,認為故宮已經是在濫用故宮的品牌效應,民眾想知道產品本身效用是否值這個價錢,而不是為了「故宮出品」而刻意抬高價格。

文創品需反思其內涵

當年台北故宮推出的「朕知道了」紙膠帶走紅兩岸,帶給大陸博物館文創行業帶來不少啟發,時任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的單霽翔曾表示,和台北故宮相比,北京故宮的文創產品無論種類、設計還是營銷,都還有不少差距,透過學習台北故宮的文創商品概念,且經過多年研發,2015年北京故宮在紀念品、圖書、授權等產品上的收入達到10億,2017年透過自營、合作經營和品牌授權的不同形式,文創產品的收入超過10億元,產品種類接近1萬種,相比如今銷量寥寥可數的慘況,北京故宮文創商品真的需要好好反思民眾對於文創商品喜愛背後的內涵,而不是過度商業化,導致失去其IP文化價值。

台北故宮先前推出的「朕知道了」紙膠帶走紅兩岸。(本報系資料照片)
台北故宮先前推出的「朕知道了」紙膠帶走紅兩岸。(本報系資料照片)

文創品重疊 消費者缺乏新鮮感

北京故宮近期推出的跨界護膚品市場反映不佳,原因除了疑似故宮IP價值被稀釋外,近年頤和園、大陸國家博物館等眾多博物館也推出文創跨界商品,調查顯示,大陸線上博物館文創市場每年以超過100%的速度在增長,過去2年,淘寶天貓平台的文創產品規模漲了3倍,博物館自營店的交易規模更是在2年內漲了6倍,市場競爭不斷加大,不可避免地遇到同質化的問題。
北京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王亞民曾表示,北京故宮專門成立了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經營管理處、故宮出版社和故宮文化傳播公司等,分布在文化創意產品策畫、設計、生產、銷售各個環節,而不同的合作方,開發的產品也會有所重疊,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消費市場似乎已經進入平淡期,如果不把文化屬性和實用性結合並作創新,同時在品質上有所把控,消費者很難再買單了。

北京故宮5月與麥當勞聯名合作。(取自新浪微博@年年有娛__)
北京故宮5月與麥當勞聯名合作。(取自新浪微博@年年有娛__)

近年大陸除了北京故宮之外,頤和園、大陸國家博物館都曾經推出過口紅或彩妝之類的跨界聯名產品,其中不少品牌並不是為了認真涉足美妝界,而只是為了製造話題,不可避免的降低了消費者對它的新鮮感,讓消費者審美疲勞了。

(記者/林至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