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30・旺報-專題報導

2018-10-30・旺報-專題報導
禍從口入 挑鮮貨看、聞、摸不能少

長期存放的堅果(核桃、榛子、松子、杏仁、桃仁、腰果、開心果等)容易變質,吃時會有口水的味道,苦又辣。這是因為堅果中富含的脂肪酸,腐敗後產生低級的醛、酮類分解物,有較強毒性,誤食可能急性中毒,造成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

鹹魚體表出現一些紅色黏滑物質是一種變質現象,俗稱「發紅」,是微生物在魚體上繁殖的結果。這種微生物屬嗜鹽菌類,醃製過程中菌體隨食鹽一起被帶到魚體中,一旦條件適宜,它們就會迅速發育,引起鹹魚發紅。

自然環境受到汙染後,人們吃了受汙染的動植物,會直接影響身體健康。受汙染的動植物往往表現為畸形,如有雞蛋外殼不光滑,有突起的小疙瘩,其內可見凝聚的蛋白質硬塊,這是受到有毒物質鉻、鎳等元素侵害所致。

魚類受到嚴重汙染後,有的下唇比上唇長出0.5至1公分,有的剖開後發現內臟腫大、畸形,這些魚往往含有較高的鉛、鉻等有害元素。瓜果蔬菜等受到汙染後和動物一樣會生「瘤」,長出疙瘩或形成不正常的顏色,如菜市場常見到的奇形怪狀的西紅柿、蘿蔔、黃瓜,極有可能是被有毒物質汙染所致。因此,最好不要貪圖便宜,購買畸形蔬果食用。(取材自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