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2・旺報-綜合報導

2019-01-12・旺報-綜合報導
冬季養生4關鍵 飲食清淡早點睡

大棗、乾薑、紅糖可驅寒 按摩、艾灸防感冒

冬三月,為增加禦寒能力可多攝入熱量較高食物,少食生冷、燥熱之品,少吃蔥、辣椒、韭菜等辛辣、發散陽氣之物,以免引發胃和大腸燥熱火氣上攻,導致便祕;可多吃大棗、芝麻、乾薑、紅糖等溫中散寒的食物。台灣氣候溫和,應進補甘溫之品,如雞、鴨、魚類。

衣著保暖 運動勿過激烈

飲食:適當溫補。冬季養陰重在補腎陰,飲食要清淡,可多食山藥、地瓜、馬鈴薯、栗子、核桃等益腎食物。
起居:斂陽養陰。作息強調早睡晚起,每天要保證7至8個小時睡眠時間。冬季白天短,夜晚長,早睡有利於陽氣潛藏,遲起則利於陰精蓄積。另外要注意身體保暖,衣著適當。
運動:輕緩為宜。「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運動時間應在早晨待陽光出現以後,晚飯後不宜外出進行激烈運動。尤其是心腦血管及呼吸系統疾病者,禁止劇烈運動,且要避免寒冷的刺激。

曬太陽 消除煩悶情緒

情緒:平和暢達。冬「藏」即神藏於內,力求精神安寧,遇事節怒,寵辱不驚。冬季光照時間短,褪黑激素分泌增強,容易讓人出現情緒低落或抑郁,可適當曬曬太陽,光照可抑製此激素的分泌,消除煩悶和低落的情緒。
穴位按摩驅寒:大椎穴通絡散寒防感冒;足三里活血通絡、健身防病,是胃經最重要的一個穴位;陽池穴暢通血液,暖體散寒;湧泉穴可調節氣血,補腎壯陽。陰陵泉、關元、腎腧可溫陽化濕。經常按摩上述穴位可提高耐寒能力,增強身體抵抗力。

艾灸祛濕補氣:艾火的純陽熱力和藥力可驅寒逐濕、消瘀散結,有助於清除濕濁之氣、散寒回陽。艾灸神闕穴可預防感冒提高免疫;艾灸關元穴可溫通經絡、補益陽氣;灸氣海具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的功效;灸風門穴適宜於體質較弱、常患感冒者。

(取材自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