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1・旺報-綜合報導

2019-03-01・旺報-綜合報導
葛洪治狗咬療法 啟迪狂犬症疫苗

狂犬病並非近代才有,而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疫病,至少已有2500年的歷史,《左傳》載:「襄公十七年,十一月甲午,國人逐癟狗入華臣氏,國人從之。哀公十二年,國人之癟,無不噬也。」這裡提到的「癟」即癟咬病,也就是狂犬病。因為這種病是被瘋狗咬傷所致,所以又稱「瘋狗病」;被瘋狗咬傷後會出現怕水等症狀,所以古時又稱「恐水病」等。

現在如果有人被狗咬傷,首先要做的就是以酒精或肥皂水清洗傷口或咬痕,在24小時內打狂犬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否則可能後患無窮。那麼,古代沒有疫苗,狂犬病發病迅猛且死亡率高,如果被狗咬傷又該如何救治呢?東晉醫家葛洪在《肘後方》中有所提及,曰:「凡捌犬咬人,七日一發,三七日不發,則脫也,過百日則大免爾。」

客觀地說,這種認知與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的狂犬病潛伏期已經基本一致。基於此,葛洪給出了「兩步走」的治理思路。第一步是「療捌犬咬人方,先咖去學,灸瘡十壯」。什麼意思呢?大意是說一旦被狗咬傷,就要及時處理傷口,比如熱敷,這種認知是符合現代科學治療原則的。第二步就是「乃殺所咬之犬,取腦敷之,後不復發」,即將咬人的狗打死取其腦漿,趁熱敷在被咬的傷口上,換言之就是「以毒攻毒」。

可能有人認為這是迷信或自欺欺人,許多人所不知的是,狂犬症疫苗就萌芽於狗腦,早期的疫苗原材料也源自狗腦。葛洪還注意到,被狗咬傷的人不但痛苦,還有怕聲、怕風、怕水等症狀。這些訊息都足以說明葛洪對狂犬病的發病表現及治療是有一定研究的,葛洪的想法更對後期疫苗研製起到了一定的啟迪作用。(取材自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