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8・旺報-綜合報導

2019-03-08・旺報-綜合報導
桑樹全身都是寶 中醫妙方全包辦

具極大藥用價值 根莖葉果實皆可入藥

桑樹作用大。傳黃帝正妃嫘祖首創種桑養蠶之法,於是產生了絲綢文化。孟子說:「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桑樹有巨大的藥用價值。桑木火力強勁、均勻有力,被稱為陽火,是熬製中藥的重要火源。桑葉、桑葉汁、桑葉露、桑椹、桑葚酒、桑枝、桑根、桑白皮等均可入藥,附屬於桑樹的桑耳、桑黃、桑螵蛸、桑蠹蟲等亦為中藥。

桑枝祛風濕 桑葉散風熱

嫩桑葉除了養蠶,也可入藥,為春季桑葉茂盛時採收的桑葉,以葉大而肥、色碧綠者為佳。《醫級》中記載的桑麻丸,由嫩桑葉和黑胡麻子製成,可滋養肝腎、祛風明目。

桑葉性味苦、甘、寒,歸肺、肝經,具疏散風熱、清肺潤燥等功效。桑葉與菊花、蟬蛻、夏枯草、決明子等配合,可治療風熱上攻、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澀痛、多淚;桑葉與黑芝麻配合,可治療肝腎精血不足;桑葉與菊花、石決明、夏枯草等同用,可治療肝熱引起的頭昏、頭痛。

桑葉汁性味苦、微寒,歸肝經,具有清肝明目、消腫解毒的功效,用於目赤腫痛、癰癤、癭瘤、金瘡、蜈蚣咬傷的治療。

桑枝性味苦、平,歸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行水氣的功效。尤宜於風濕熱痹,肩臂、關節酸痛麻木者。

工人在一家桑葚研發公司搬運準備烤製的桑葉茶。(新華社資料照片)
工人在一家桑葚研發公司搬運準備烤製的桑葉茶。(新華社資料照片)

桑霜解毒消腫 桑根通絡

桑癭性味苦、平,歸肝、胃經,具祛風除濕、止痛、消腫的功效;桑瀝性味甘、涼,歸肝經,具祛風止痙、清熱解毒的功效;桑皮汁性味苦、微寒,具清熱解毒、止血的功效;桑柴灰性味辛、寒,歸肝、腎經,具有利水、止血、蝕惡肉的功效;桑霜性味甘、涼,具有解毒消腫、散積的功效。

桑白皮性味甘、辛、寒,歸肺、脾經,具有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用於肺熱喘咳痰、水飲停肺、脹滿喘急、咯血、水腫、腳氣、小便不利的治療。桑白皮屬止咳平喘類中藥,既可清瀉肺火與瀉肺中水氣而平喘,還可通調水道而利水消腫。

桑根性味微苦、寒,歸肝經,具有清熱定驚、祛風通絡的功效,用於驚癇、目赤、牙痛、筋骨疼痛的治療。

桑葚子性味甘、酸、寒,歸肝、腎、心經,具有滋陰養血、生津、潤腸的功效,用於肝腎不足和血虛精虧所致頭暈目眩、腰酸耳鳴、鬚髮早白、失眠多夢、消渴、腸燥便祕、禿瘡的治療。桑葚子屬補陰類中藥,與何首烏、旱蓮草、女貞子等配伍,可治療陰血不足所致的眩暈耳鳴、虛煩失眠、鬚髮早白;與麥冬、石斛、玉竹、天花粉等配合,可治療陰虛津少、消渴口乾;與火麻仁、生首烏、生地、枳殼等配用,可治療腸燥便秘。

桑葚酒性味甘、涼,歸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的功效,用於腎虛水腫、耳鳴耳聾的治療。(取材自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