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維和直升機分隊下設一個飛行連、一個機務連和一個勤務連,主要擔負空中巡邏、戰場偵察、人員輸送、傷員轉運、物資運輸等15類任務。第三批維和直升機分隊指揮長褚志勤表示,第三批維和直升機分隊已具備獨立執行飛行任務和展開各項工作的能力。
快速融合 裝備出動100%
作為目前中國唯一一支駐紮海外的航空兵部隊,同時也是最年輕的維和兵種部隊,維和直升機分隊自2017年部署以來,全力履職擔當,獲得聯合國和外軍同行的高度認可,被評價為「一支不可或缺的航空力量」。
作為2017年5月31日最早踏進達佛的18名中方先遣人員之一,竇孝宇連續執行兩年多的維和任務,親身參與在一片貧瘠沙化的土地上,建起一座功能完備的中國營盤,同時見證年輕的維和直升機分隊,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聯合國航空運管體系中。
鑑於維和任務區的特殊環境,聯合國目前所採取的工作方式和指揮鏈路更趨近民航,其所需的國際航空英語證書、危險品運輸證書等資質材料,要求嚴格。
竇孝宇說,為盡快使分隊的直升機達到全面遂行任務的目標,實現不同航空體系和規則標準的融合,分隊官兵細緻研究學習《委託協議書》、《標準作業程式》等聯合國維和法規文件,積極與各部門對接,向外國民航機組請教,學習適應當地民航規則,全面接軌國際標準,快速與聯非達團融為一體。
「在參加首次航空英語核查前,大家為了適應來自孟加拉、約旦等國考官帶有較重口音的英語發音,專門湊在一起,圍著幾部攜帶型航空電台,聽任務區其他直升機飛行員與指揮塔台的溝通對話。一有機會,大家就和外國友人練英語對話。」竇孝宇說,功夫不負有心人,不到三周,機組在首次航空英語核查中的通過數量,就達到聯合國的規定,且實現直升機裝備出動100%的目標,學習能力和專業能力,得到聯非達團高度肯定。
不懼危險 打造戰鬥隊
在動亂頻仍的達佛維和任務區,中國維和直升機分隊是唯一一支軍事航空力量。業務精湛、作風過硬的他們,多次完成許多民用航空分隊無法遂行、拒絕遂行的高風險任務,堪稱當地聯合國航空部門重點用、全程用、多方向用的「戰鬥隊」。
在戰鬥中摔打淬煉,在挑戰裡磨礪膽識。29歲的盛明是位年輕的機長。出國時還只是副駕駛的他,經過持續不斷的重大任務摔打考驗,成為通過聯合國航空處考核的骨幹機長。
去年9月初,邁拉山地區發生山體滑坡,村落受災。由於山區地形複雜、道路不暢,坦尚尼亞維和友軍在執行救援行動時被困,急需空中力量救援。因為災區位於反政府武裝控制範圍內,屬於禁飛區,任務區的外國民航分隊拒絕執行任務。
關鍵時刻,見證中國軍人擔當!盛明接到聯非達團的情況通報並且獲得進入禁飛區許可後,和戰友們在無地標、無導航、能見度低的情況下,克服山谷亂流的影響,成功完成任務,令聯非達團讚歎不已。
烈日高溫 摸索維修法
常年炎熱的達佛地區,平均氣溫為攝氏38至45度,地表溫度最高可達攝氏70度,薩托尼、蘇尼等野外起降點平均海拔在1500公尺以上,且多發沙塵暴。加上法希爾機場直升機停放場地簡陋、維護無專業廠房,維護保養的難度可想而知。
「我們裝備的運輸直升機,剛來時有點『水土不服』,不太適應熱帶氣候環境。經反覆探索,我們形成一整套符合任務要求的裝備保障方法」二級軍士長、機械師劉東自信地說。作為分隊公認的技術「大拿」,劉東在所在部隊的飛機維護保養評比中,連續拿過13年第一。
目前,在確保裝備出動率滿足聯合國規定的前提下,分隊初步實現「零差異對接國際標準、零差錯做好裝備維護、零失誤實現故障排除」的目標,摸索出一套海外野戰條件下的裝備保障模式,以及直升機快速搶修方法,能經得起嚴苛環境和任務的雙重考驗。
在風雨中砥礪「翅膀」,中國「雄鷹」越飛越高。「自部署以來,分隊的機組飛行由最初的穩紮穩打,不斷向航程極限、載重極限、時間跨度極限挑戰,高溫高原條件下的貨運飛行能力持續提升。」分隊隊長周凱介紹,「一年來,在聯非達團力量調整部署的背景下,分隊先後圓滿完成巴基斯坦、盧安達等10餘國維和部隊的轉運任務,安全運輸各類危險品21噸,航跡遍布20餘個任務點,成為當地聯合國航空部門應急回應力量裡當之無愧的『主心骨』。」(取材自海峽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