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9・旺報-綜合報導

2019-11-29・旺報-綜合報導
殲-31有望上艦 短期需144架

7年前大陸剛服役不久的「遼寧艦」,迎來自行研製的重型艦載多用途戰鬥機殲-15。未來隨著航母陸續服役,按遼寧艦的24架滿編艦載機量計算,短期至少再需要144架艦載機。
2012年11月23日,在遼寧艦第12次試航中,殲-15艦載戰機552號原型機完成歷史上第一次固定翼飛機著艦。

從技術角度分析,殲-15著艦遠不如2011年殲-20首飛、也不如2013年首飛的運-20震撼。但就參與度和影響力而言,殲-15著艦引發「航母style」熱潮是近年陸產武器裝備少見。
當年的「航母style」已經過了7年,做為唯一的艦載機殲-15,在相控陣列雷達等先進航電設備上,遠不如美國F/A-18E/F「超級大黃蜂」,也不及國產的殲-16、殲-10C戰鬥機水準。但殲-15是以蘇-27作為平台、以蘇-33作為原型機進行研製,部分程度限制殲-15戰力。

日本和韓國先後宣布將引進並部署美製F-35B「閃電II」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日本會將F-35B搭載在「出雲」、「加賀」兩艦上,韓國為了部署F-35B,更將建造兩艘3萬噸級輕型航艦。
在2030年,美日韓三國將會在大陸周邊構成一支以五代艦載機為主力的航母艦載機部隊。而殲-11D、殲-16等機型的出現,證明大陸已具備對蘇-27系戰機升級能力。

大陸五代戰機不外乎殲-20和殲-31兩種,解放軍軍事專家張召忠已多次強調殲-20要優先供應空軍,也沒有進行優化設計。在殲-31基礎上發展中型五代艦載機,是目前比較現實的「海五代」方案。
如果殲-31在未來數年內換裝國產新型發動機,有望與F-35匹敵。搭配萬噸級075型兩棲攻擊艦。將提升解放軍海上攻擊能力,並擁有強大艦載機能力。

(記者/楊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