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6・Array

2018-04-16・Array
外交部稱「中國」兩岸危險訊號

蔡政府動作頻頻 涉台學者特別有感

兩岸關係惡化,時常往返兩岸的大陸涉台學者特別有感,他感受到兩岸氛圍比過去更差,台灣外交部日前刻意稱「中國」不稱「中國大陸」,都是重要訊號;對於日前廈大學者劉國深在台言論因提及台灣可保持一定「獨立性」被大陸網友批評,學者認為,這反映一部分大陸民意,但也顯示兩岸關係知識對全民普及的重要。

一位日前剛訪台的大陸涉台學者指出,此趟感受到氣氛比以前更不好,蔡政府小動作頻頻,知識界也普遍不樂觀。

他注意到,台外交部在回應菲律賓詐騙犯遣送大陸時,連續兩天的新聞稿都使用「中國」而不稱「大陸」,他說,「大陸點點滴滴都在心頭,沒講話不代表沒有意見,這是從量到質的過程,(外交部長)吳釗燮肯定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這也是個危險訊號」。

對於廈大教授劉國深日前在台言論因提到台灣可保持一定「獨立性」,被大陸網友批評。該涉台學者認為,這部分反映大陸民意,但也顯示對全民兩岸關係知識教育的普及相當重要,台灣與大陸皆然,不然雙方民眾將沒有理性討論的空間。

日前陸委會回應國台辦的發言,稱「造成當前兩岸僵局的癥結只有一個,就是中國大陸迄今不願面對兩岸分治、不願面對中華民國客觀存在的事實」。涉台學者對此表示,兩岸之間實在不應該「國來國去」,不然台灣只是自討苦吃,把自己推到牆角,至少要加個「政府」,稱「中華民國政府」,「如果你出發點是為了緩和,就應該發揮專業性,講話要顧全大局,顧及對方感受,『國來國去』就不應該再講」。

涉台學者指出,大家都是學政治出身,在兩岸敵對關係沒有結束前,自然不能承認你是國,但可以接受你是「當局」,雙方應該相互保留台階,他也常提醒大陸學者或官員,對台灣朋友要稱自己是「大陸」,不要動不動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央政府」,雙方的專業人士更應該在最細微處做到不互相刺激,相互找到平衡的感受,不要把矛盾往死結裡打。

該學者強調,即便與吳釗燮、陳明通私下都是好朋友,但是在兩岸政治表述上,絕不能含糊。(記者/陳君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