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6・旺報-專家觀點

2019-07-06・旺報-專家觀點
綠增兩岸交流成本 降溫融合發展

官方溝通中斷 民間交流更重要

民進黨政府近段時間以來,採取一連串兩岸限縮措施,背後目的就是要增加兩岸交流的成本,減緩大陸所欲推動的「兩岸融合發展」,然而當兩岸官方溝通中斷,民間的交流反而更加重要,在當前兩岸嚴峻情勢下,需要用民間交流的熱,去化解高層政治的冷。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任以來,對台推動「兩岸融合發展」是最大特色,先後祭出台胞證免簽、惠台31條、台胞居住證,堪稱對台三大法寶,目的就是要讓台灣人去大陸,可以來趟「說走就走的旅程」,惠台31條則是吸引台青赴陸發展,居住證則是在決定到大陸發展定居後,生活能更便利。

去年大選後,藍執政8縣市一下暴增到15縣市,圖為九合一大選高雄人熱情支持韓國瑜。(本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大選後,藍執政8縣市一下暴增到15縣市,圖為九合一大選高雄人熱情支持韓國瑜。(本報系資料照片)

陸兩岸政策三部曲

若用三部曲形容,台胞證是讓台胞「走進來」,惠台31條是「融進來」,居住證則是最後「留下來」。
儘管兩岸官方溝通中斷,大陸改採官民區隔、朝野有別的方式,仍與台灣民間社會及藍營政治人物多有互動,去年九合一大選完,「藍8縣市」一下暴增為15縣市,更形成地方包圍中央的態勢,這些都讓蔡政府感到壓力。

對民進黨而言,大陸單向推動融合發展可謂「來勢洶洶」,為了防禦,建構所謂的「民主防護網」,採取恫嚇、阻撓、管制等手段,甚至修法,不斷增加兩岸交流的成本,上到退將赴陸、中到大學教授不讓申請大陸科研經費、基層到台胞社區主任助理一概認定違法,要以此抵銷兩岸融合發展的態勢,為兩岸交流降溫。

透過交流增加理解

弔詭的是,在紅綠這一連串「過招」中,竟變成大陸政府在替台灣人解決問題,反倒是綠政府在找麻煩。譬如居住證申領,大陸並不強迫,在蔡政府稱要對申領者限縮公民權後,大陸索性不再公布人數;又如社區主任助理,廈門政府改以民間單位聘請或基金會的形式,避免台胞觸法,但反而是蔡政府硬要認定違法並開罰以殺雞儆猴。
然而,兩岸關係不同於南北韓,就是因為熱絡的民間交流,讓兩岸儘管陷入政治的僵局,仍能保持民間互動,是一種由下而上的力量,因此兩岸政治冷,民間更應該熱絡,透過交流增加理解、減少誤解,也才能避免誤判。

(記者陳君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