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時代來臨,愈來愈少人在實體書店買書,甚至愈來愈少人讀紙本書,大陸教育部24日卻「逆勢」宣布要進一步支援大學校園實體書店,希望各大學「至少要有一所圖書經營品種、規模與本校特點相適應的校園實體書店,沒有的應儘快補建」;並表示「力爭到2020年底,在全國範圍打造一批獨具高校特色的『校園智慧書店』」。
大陸教育部辦公廳24日發布《關於進一步支援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表示受數位閱讀和網路購書衝擊,部分校園實體書店經營困難。為了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署要求,各大學應至少有一所圖書經營品種、規模與該校特點相適應的校園實體書店,沒有的應儘快補建。
提供場地及租金優惠
《意見》指出,各大學除了要將校園實體書店納入校園建設總體規畫,還要積極提供場地租金、水電費等減免優惠;獎勵已有的優秀校園實體書店;各地要為校園實體書店積極爭取扶持政策和專項支援資金;另一方面,校園實體書店也不能忽略「網訂店送」和「網訂店取」等網購服務。
這項政策出爐,是因為大陸大學沒有書店嗎?不是的,而是這幾年逐漸倒光。像中國人民大學校內書店「靜閒齋」2016年因經營虧損而歇業;北京大學「野草書店」2017年因店面重新招標而撤走;北京師範大學校內最後一家書店、專營二手書的墨香書店堅守9年,2018年不得已關門。
最終受益仍是學生
這些只是冰山一角。2015年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針對全大陸100所大學調查其校園書店現狀,發現30%大學不再有實體書店,78.57%大學以教輔類書店為主;除了人文書店消失,教輔書店成為主導,更有不少書店被餐廳取代。985大學尚且如此,次一級的大學有些根本沒有書店,只有影印店。這使得大陸網友不禁感嘆:偌大的校園竟容不下一家獨立書店?
此次大陸教育部以政策高度解決實體書店生存困難,但也有大陸大學已經伸出援手。像上海復旦大學為了扶持鹿鳴書店,實行「共擔風險」的優惠政策,租金按月收取,若書店當月沒有盈利,房租分文不收;學校為書店降成本,最終獲利的還是學生。
(記者/簡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