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5・旺報-專題報導

2019-08-15・旺報-專題報導
從糧票到美食 陸餐桌上的變革

海水稻研發、小龍蝦熱潮及外賣現象 掀新飲食風潮

在中共建政之初的1950年代至85年代,大陸民眾還拿著糧票購買糧食。當時只管填飽肚子,如今追求美味、養生、精緻甚至奢侈。從海水稻研發,到小龍蝦熱潮,再到外賣現象,每隔一陣子就掀起新的飲食風潮,使得餐桌上帶來巨大改變。

近年來,大陸「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改良海水稻而備受關注。1986年,大陸科學家陳日勝在廣東省湛江市海邊,發現了一株比人還高、看似蘆葦但結著穗的水稻。剝開穗子裡的果實,裡面是紅色的像米又像麥的顆粒。從那時起,他們不斷對其進行繁殖、篩選,最終選育了「海稻86」。而袁隆平的發力改良,則大大推動了相關工作的進展。

2005年6月3日,為紀念糧票發行50周年,「老糧票」在濟南發行。(新華社)
2005年6月3日,為紀念糧票發行50周年,「老糧票」在濟南發行。(新華社)

鹽鹼水稻 研究獲突破

2016年10月,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成立,在膠州灣北部設立30畝海水稻科研育種基地。不到一年,海水稻育種研究取得了階段性進展。2017年9月,大陸多家權威科研機構在青島對海水稻產量等相關技術成果進行評測。最高畝產為620.95公斤,原來的預期目標為300公斤,大大超過了預期,意味著在海水稻研發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海水稻在2019年迎來關鍵一年,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在大陸五大類型的鹽鹼地開展耐鹽鹼水稻試種,種植面積將超萬畝。此外,在廣東湛江、湖北武漢、海南等地都有從事耐鹽鹼水稻研究的項目在不斷推進。

消費升級 小龍蝦熱賣

研發海水稻可以充分利用廣闊的鹽鹼地和海洋灘塗,不僅解決大陸糧食問題,也協助他國克服艱困環境種稻。2018年10月,大陸資深水稻專家團隊受杜拜邀請前往,在當地沙漠環境下開展海水稻的種植,並提供完整的配套技術服務。

隨著大陸經濟發展,大陸民眾生活質量不斷提升,消費升級,民眾不再只關注填飽肚子,而是追求美味,最具代表性的美食風潮當屬小龍蝦。

1930年代,日本一些生物愛好者將小龍蝦帶到大陸沿海地區,以作為牛蛙的餌料,先在南京自然繁殖擴展,1974年進入湖北,徹底影響了本土物種的地位。1988年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率先在大陸繁殖麥龍螯蝦成功,這也是麥龍螫蝦首次在北半球繁殖獲得成功,引起世界的廣泛關注。

6月30日晚,成都某外賣盒飯店擺上小龍蝦「暖心宴」,邀400餘名外賣員免費品嘗。(中新社)
6月30日晚,成都某外賣盒飯店擺上小龍蝦「暖心宴」,邀400餘名外賣員免費品嘗。(中新社)

奢侈品市場 陸躍居1/3

小龍蝦食用和學科研究歷史是在1960年代以後,小龍蝦食品這時已普遍進入飯店、賓館、超級市場和家庭餐桌。1988年湖北首次對外出口,如今小龍蝦作為歐美市場最受歡迎的水產品之一,已成為大陸淡水產加工出口創匯的主力軍。為了滿足小龍蝦的「吃貨」們,大陸進而發展出專業培訓大學。湖北省潛江市一所高職院校中設立「小龍蝦學院」,專門培養小龍蝦相關技能人才。

隨著餐飲業不斷發展,加上大陸互聯網進步,而且手機使用普及,便利的外賣成為主流生活方式之一。近年來大陸餐飲外賣市場逐步成熟,保持著突飛猛進的發展狀態,餐飲市場規模持續擴大,餐飲外賣成為大陸消費市場的重要力量。

 

社會物質生活逐漸富足,反映到消費層面,陸民從解決溫飽到追求美食,並且伴隨著奢侈品消費。當奢侈品在西歐、日本市場上遭遇大滑坡之際,大陸卻逆風而上。2000年,大陸奢侈品消費只占全球市場比例的1%。到了2018年,已占全球市場的33%。過去18年,大陸的消費升級改變了世界奢侈品市場的格局。(記者王曉鈴)

小靈通-海水稻

耐鹽鹼水稻,是一種介於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間的普遍生長在海邊灘塗地區的水稻,能在鹽鹼地和海灘灘塗地生長,看上去像蘆葦,但結著穗,穗頂長著長長的芒,穀粒較小,米色為紅色。海水稻植株高大,株型鬆散,莖稈較粗,生長茂盛。比其他普通的水稻具有更強的生存競爭能力,具有抗澇、抗鹽鹼、抗倒伏、抗病蟲等特點。(王曉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