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0・旺報-專題報導

2019-09-10・旺報-專題報導
深化兩岸產業融合 緩貿易衝擊

陸學者:條件如具備可升級ECFA協商 推進共同市場

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副所長張冠華指出,全球化進入調整期,加上中美貿易戰,衝擊兩岸供應鏈,讓兩岸經濟關係及格局面臨空前衝擊。他認為深化兩岸產業融合發展可應對貿易衝擊,未來若條件具備,可重啟升級ECFA協商,推進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提出的「兩岸共同市場」,逐步建立高級別、專業化的共同機構平台,和建立財政、貨幣、匯率政策等協調機制,減少政策差異帶來的市場干擾,並可讓大陸的自由貿易示範區和台灣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對接。

大陸福建省廈門市8日舉行一場兩岸經貿合作發展論壇,根據會議資料,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副所長張冠華在會上指出,經濟全球化步入調整期,各國和地區的利益分配不平衡增加,出現收入差距拉大、產業空洞化等現象,逆全球化思潮上升,貿易保護主義和貿易爭端加強;同時新一輪技術革命到來,也將對傳統全球產業分工和供應鏈帶來深刻影響,他直言上述背景都讓兩岸經濟關係既有發展格局面臨空前衝擊。

4月12日,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詹火生出席工博會主旨論壇—2019海峽兩岸經貿論壇。(中新社)
4月12日,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詹火生出席工博會主旨論壇—2019海峽兩岸經貿論壇。(中新社)

面臨創新驅動轉換期

張冠華認為,兩岸經濟關係正處於「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期。1980年代兩岸生產要素高度互補,促使台商梯次向大陸規模性轉移,呈現投資拉動貿易的典型特徵,近10年要素驅動力減弱,兩岸貿易投資成長趨緩,在中美貿易戰影響下,也衝擊兩岸供應鏈及創新驅動。
他分析,台灣供應連難以大規模轉移,面臨空前轉型壓力,因台灣產業以中間產品零組件為主,深度參與全球分工,受全球供應鏈衝擊大,台商在大陸產業鏈、生態鏈近中期內難以大規模向其他地區轉移複製,轉移成本較高,未來仍面臨貿易保護主義困擾,必須加快重新布局,以應對全球供應鏈變局。

對接自貿區和自經區

習近平在今年年初的「習五條」提到,要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張冠華指出,未來若條件具備,可重啟並升級ECFA協商,達成兩岸共同市場發展願景後,逐步建立高級別、專業化共同機構平台,逐步建立財政、貨幣和匯率政策等協調機制,減少政策差異帶來的市場干擾。
他也建議未來可建構兩岸產業鏈和宏觀政策協調機制平台,促進兩岸產業合理布局,化解兩岸產業競合,聯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產業鏈,在特定地區和領域進行兩岸共同市場試點,把握新一輪技術革命,加快兩岸標準共通,並可對接大陸自貿區和台灣的自由經濟示範區點

(記者/陳君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