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4・旺報-綜合報導

2019-10-24・旺報-綜合報導
古寧頭戰地 兩岸英魂未安息

戰爭已過70年 志工發現至少700多堆亂葬坑

1949年10月24日深夜爆發的古寧頭戰役已經過去七十年了,但今天走在當年的戰場上,仍然隨處可見戰爭的恐怖回憶。據「金門戰役陣亡將士安奉協會」志工這幾年的田野調查,已發現至少700多堆的陣亡官兵亂葬坑;多年來,古寧頭戰地附近農民懷著敬畏的心情,在田裡埋有陣亡將士遺骸的地點,插上一枝竹枝或鋼筋,然後再套上寶特瓶,作為標示,耕作時,都會刻意繞過。

根據國共的官方說法,古寧頭戰役,共軍約有9千人參戰,陣亡約5千人,國軍約4萬人參戰,陣亡加失蹤約2千多人;但據安奉協會理事長楊松發與當年參戰國軍官兵訪談的心得,兩軍陣亡人數絕不只如此,例如當年開第一炮的坦克兵熊震球就曾向他表示,實際陣亡人數絕對高於政府事後公布的數字。

屍體草率掩埋 爆發鼠疫

楊松發指出,古寧頭戰役打了三天,事後,國軍又花了五天的時間「清理戰場」,而所謂「清理戰場」,其實是加強防禦工事,根本沒時間掩埋屍體,這是因為預判共軍可能再攻,國軍只能先挖工事、布雷;而當年正逢農曆九月「秋老虎」,屍體在八天後已經發臭腐爛,根本難以辨識誰是國軍、誰是共軍。
據當地老人回憶,當年不管國軍還是共軍,屍體都是就地埋在水溝、水井、糞坑和地瓜田裡。由於屍體太多,加上掩埋草率,古寧頭附近村落很快就爆發鼠疫,但官方報導一直未提及此事。
而對古寧頭戰地居民來說,戰爭最大的傷害還不只是鼠疫,而是「被附身」現象,現在走訪戰地,經常可以聽到被國軍某班長、共軍某排長「附身」的戰地居民。
楊松發就有朋友一家全被附身:家裡的老爸自從撿了一個國軍的頭顱後,就不會講話;他的太太被國軍的周班長附身;大女兒、大兒子被共軍附身;小兒子被國軍附身;小女兒則是在就讀國中時被大陸船夫附身,高中時就過世了。

2014年12月4日,參加金門戰役的大陸老兵,赴昔日主戰場的古寧頭「萬軍營」,共祭陣亡將士。(中新社)
2014年12月4日,參加金門戰役的大陸老兵,赴昔日主戰場的古寧頭「萬軍營」,共祭陣亡將士。(中新社)
古寧頭戰役共軍最後的指揮所--北山洋樓,至今牆上彈孔清晰可見。 (記者宋秉忠攝)
古寧頭戰役共軍最後的指揮所--北山洋樓,至今牆上彈孔清晰可見。
(記者宋秉忠攝)

 

國共烈士 均為造福人民

幾十年來,這個家的女主人四處勸募,直到民國76年才為周班長這一班亡魂蓋了忠烈祠,附身才暫告一段落。
從科學的角度看,所謂「被附身」可以「戰爭創傷症候群」來解釋,但當年戰地居民心靈受創只是程度不同,因為在古寧頭戰場附近,到處可見埋葬當年陣亡官兵的「將軍廟」,居民以此來平息恐懼;但更多的戰地居民早就搬離家園,遠走他鄉了。
楊松發從4年多前開始募款、組織志工,以安葬古寧頭戰役陣亡的國共官兵;他表示,國共陣亡官兵都是為了振興中華民族而犧牲的,雖然他們的手段與主義不同,但共同的目標都是想造福兩岸人民,因此,當兩岸人民現在都過上好日子了,對於當年為了我們而犧牲的國共烈士,我們是否應該知恩圖報、好好地安葬他們?(記者/宋秉忠)

金門山後村的白將軍廟,埋葬五名在古寧頭戰役中戰死的共軍屍體。 (記者宋秉忠攝)
金門山後村的白將軍廟,埋葬五名在古寧頭戰役中戰死的共軍屍體。
(記者宋秉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