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黨專政的特點,使得大陸國家體制的公共治理結構具有垂直性,老百姓會認定,這是一個「全能」政府,不管各項公共服務的滿意與否,帳全算在共產黨頭上。
中共一直追求建立更具有長效的國家制度法規,同時要顧及中層地方治理和基層的草根政治。這三個層級的功能配比和運行機制,形成中國特色治理體系的結構。從古至今,基層治理決定了整體治理能力的水準。
但在交通、通訊發達的21世紀,公共治理面對大量具體繁雜問題,最易出現以「管」代「治」,管理與治理,一字之差,就是觀念的不同。習近平強調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用「治」字,強調國家治理而非國家統治,強調社會治理而非社會管理,代表著思想觀念的變化。
這也代表著,政府在統治和管理的基礎上,強調協調和參與,把政府視為社會進步的協調者。治理的概念是開放、多元,由社會、大眾、政府等多方面構成。習近平講過:「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體現的是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施策。」從管理向治理的轉型,是推進和提升治理能力的起點,是國家治理技術面的完善。
以大陸的慣用語來解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頂層設計」。大陸已「建國」70年,前30年抱著革命黨心態,直到改革開放後,才逐漸向執政黨轉型。今天的中國管理者,主要任務仍然是經濟建設,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更要加強建設未來的政治結構設計,才能讓政治實現現代化轉型。(記者/洪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