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3・旺報-綜合報導

2019-11-13・旺報-綜合報導
周小川:服務業是陸經濟解藥

有巨大成長空間 占GDP比重至少可達60%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前行長周小川11月12日在「財經年會2020:預測與戰略」上表示,當前經濟結構轉變的重要內容就是加快服務員發展。到去年底統計顯示,大陸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剛超過52%,與全球各國比較來看仍相對較低,他預示服務業的發展還有巨大空間。周小川認為,服務業占GDP比重可到60%甚至更高,除是因應經濟成長下滑壓力可努力的重要方向,也是大陸結構改革主要內容之一。

周小川更點出服務業市場准入的重要性,大陸國內部分行業產能已經過剩,處於「去產能」階段。雖然產能過剩,很多民營企業家卻感覺製造業已經投不出去、投資機會也在減小,但服務業的部分領域又「不讓投」。這中間是否允許私營企業投資,又或投資時有沒有附帶限制等,會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

和國安需有平衡點

周小川強調,確實有一些服務業的發展要考慮產業發展和國家安全之間的關係,認為這當中需要找到平衡點。
針對服務業的發展方向,周小川認為,應該要減少對價格的過度管制,認識到不可貿易品價格存在的規律,給服務業的發展創造更好條件,並關心服務貿易當中涉及的價格、匯率等問題,同時關注統計與可能存在的失真。

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右)。(新華社資料照片)
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右)。(新華社資料照片)

另外,周小川強調科技發展與服務業發展的重要關聯。雖然經常談論IT產業對傳統工業改造、新興工業的助推作用,但實際上,運用IT技術最多且成果最突出的是服務業。

傳統歧視第三產業

周小川指出,大陸產業傳統上有對第三類產業的歧視,近期許多地方紛紛喊出「重振製造業」口號,坦言部分城市的製造業確實具備良好基礎,且有重振機會。但整體的地方發展戰略應該區別制定,當口號大多只有重振製造業時,顯示的是傳統經濟遺留下來的產業偏向。
他說明,這種產業的偏向或歧視來自於早期的經濟統計方法,當時實行的不是GDP,而是從前蘇聯體制流傳下來的「國民收入」,意思是指經濟發展的程度、成長,但當中不包括服務業,認為服務業是不產生價值的。

(記者/吳泓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