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7・旺報-綜合報導

2020-02-07・旺報-綜合報導
中緬回暖 陸兩洋國家戰略成形

形同擁有太平洋、印度洋出海口 助北京突破美國封鎖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甫完成對緬甸的國事訪問,此次訪問意味著中緬關係已經恢復,而兩國未來將全面落實經濟合作的同時,也標誌著北京重新打開面向南亞、印度洋的戰略大通道。從政經戰略意義上來看,這形同中國同時擁有太平洋、印度洋出海口,躋身「兩洋國家」;而在龍添雙翼後,也將有助於北京在軍事上突破美國封鎖。
習近平1月17日至18日飛抵緬甸,這不只是睽違19年來中國最高領導人再度訪緬,更是習上任後首度訪問緬甸。這是近10年來中緬關係的一大突破,而兩國關係更上一層樓所衍生政治、經濟乃至軍事戰略意涵,更讓北京在國際地緣政治的角力中更有底氣。
多維新聞分析,回顧中緬發展歷史軸線,從上世紀90與緬甸軍政府交好,到2015年現任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贏得大選後,兩國關係可謂「開高走低」,直到習近平訪問後,雙方才告別低潮期,春暖花開。

1月14日,臨近春節,緬甸仰光唐人街街頭燈籠高掛,洋溢著濃濃的中國年味。(新華社)
1月14日,臨近春節,緬甸仰光唐人街街頭燈籠高掛,洋溢著濃濃的中國年味。(新華社)

政經合作 效益驚人

對北京來說,深化與緬甸的政治、經濟合作一直有其重要性。光是能源面向,中東的石油不僅可以從緬甸進入大陸將縮短近1萬公里航程,而緬甸約32億桶石油、2.5萬億立方公尺天然氣的資源儲量,開發效益更是驚人。
此外,緬甸還有相當豐富的水電資源,其中技術可開發量約5.4億千瓦相當於23座三峽水電站;物產更是豐富,除享譽世界的緬甸翡翠,更有豐富的森林、橡膠、礦產資源,以及產量頗豐的農產品資源。
只不過,緬甸長期對於中國一直保持著「若即若離」的矛盾情緒。由於地緣上緊鄰中國西南,因此在文化、經濟上緊密合作,尤其是緬甸北部軍政府主要控制地區更是與中國關係密切。但另一方面,緬甸又擔心中國支持其分裂勢力,進行經濟擴張和意識形態滲透;而身為英國前殖民地的緬甸,在諸多價值觀上又與西方有一定親近性。
為打通大陸西南連接印度洋的大通道,大陸對緬的外交策略採取所謂「上層策略」,與90年代掌權的緬甸軍政府積極交好,北京一度大嘗甜頭;只是好景不常,在2010年翁山蘇姬獲釋,2015年大選獲勝後,兩國關係急轉直下,不僅多項經濟合作項目停擺,也宣告大陸嘗試通過緬甸打通印度洋的美夢破滅。

陸力挺緬 改善關係

中緬關係歷經多年低潮後,翁山蘇姬近年因羅興亞難民問題,遭到歐美等西方國家非議,加上面臨緬甸經濟不振等多重負面因素,在過往「老朋友」中國選擇力挺,也為兩國關係迎來改善契機。
習近平此次訪緬,兩國除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此次《中緬聯合聲明》中構建「中緬命運共同體」的倡議,更具體展現在經濟層面合作,不只此前停擺的經合項目「起死回生」,更將積極推進中緬經濟走廊建設,以及皎漂深水港等專案,著力推進中緬邊境經濟合作區、仰光新城和公路鐵路、電力能源等互聯互通骨架建設。

兩洋戰略 重新開局

更重要的是,中緬關係的「峰迴路轉」,也讓北京念茲在茲的「兩洋戰略」不再只是「空中閣樓」。因為一旦緬甸對中國實施全面合作,大陸西南腹地通向南亞、印度洋的戰略大通道就將重新打開。換言之,從成都、重慶經昆明的貨運專線、高速鐵路、油氣管道將直接繞過麻六甲海峽直抵南亞、中東和非洲,屆時,不僅剛剛大陸成渝經濟區,連接整個大陸西南地區、緬甸、孟加拉地區也將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熱點。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上述計畫落實,中國將成為名符其實擁有擁有太平洋,也間接擁有印度洋出海口的「兩洋國家」;這也意味著北京將在軍事戰略上打破,華盛頓多年來在亞太的戰略布局。(記者陳柏廷)

1月13日,一艘油輪停靠在緬甸皎漂馬德島卸油碼頭,準備卸載石油(無人機拍攝)。(新華社)
1月13日,一艘油輪停靠在緬甸皎漂馬德島卸油碼頭,準備卸載石油(無人機拍攝)。(新華社)